說明
週日, 11 四月 2021 14:48

暢談六祖壇經(548)自淨其心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於一切時,念念自淨其心,

  修行就是要「於一切時,念念自淨其心,」這也只是方便說,否則你不願意修行。到達那個程度之後,你會得到一個答案:「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。」這叫本來面目,心的清淨不是修出來的,清淨的心就是你的本來面目,修行就是讓你恢復本來面目,不是修到最後讓你得到清淨的心。「菩提自性,本來清淨。」只是假名要你修到自己清淨。所以不可以講得,也不可以講失。

  佛法曰:「自淨其心。」一般講「自淨其意。」要先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」接著才能「自淨其意」。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是所有的宗教共同的。佛教跟其他的宗教、跟其他世間法不同之處何在?你不要講:「世間的宗教都一樣,都是勸人為善的。」那你信別的教就好了。你要很明確地講出來,佛教區別於其他教義之處,就在於般若智能。唯有般若智慧,你才能自淨其意或自淨其心。唯有般若智慧,你才可以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。它不是修來的,而是:「我看清楚了,我終於明白了,我終於見到了,見性了。」宇宙人生的真相,就是「一切法畢竟空」。你慢慢去體悟,如果沒有領悟到,你的心是不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。明白了,「念念自淨其心」即悟,「念念」就是你時時刻刻體悟到自心清淨。

  我們日常生活常常會問別人或看別人。人最難的意境是若即若離。你要先學習平靜,你的心應常保平靜。遇到任何事情你都能平靜對待嗎?領悟到道理的人才能夠平靜。讓你裝平靜,你是沒有辦法的。他明明就在罵你,你怎麼會平靜?他明明無理取鬧,你怎麼會平靜?你的家人會跟你講道理嗎?你會氣,那是因為你的認知,你覺得他在無理取鬧,這是你看到表面的,他當然會無理取鬧,因為他不懂真理。但是你再想一下,你應該不會氣,因為你已經開始學習真理,你跟他一樣氣,你根本沒有理由,因為他不知道。再來,無理取鬧是專門針對家人的,你要謹記:你另一半的委屈只能向你發洩,不然他(她)要向誰發洩呢?你就是要接受對方所有的委屈。如果你用理智的腦袋,希望跟你的另一半講道理,你肯定會失敗。你只須接受他的委屈及他對你的抱怨而已。當你願意接受這個事實,你的心就會越來越平靜。而且,代表你越來越了解他。如果你跟他講道理,絕大部分都是越講越生氣,即使他不可理喻,也是你找回來的,別人並沒有強迫你和他在一起。

  你不要活在看到事情。有時候你看到孩子很叛逆,你就看到你自己,那個叛逆的孩子跟自己越像。你說他是叛逆,還是他很有個性,還是他很有個人的特色呢?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。你要觀察自己的心,當你的心有任何的概念,就代表你潛意識有這樣的概念,代表你個人有這種特質。比如,你看到一個人在自我保護,代表你自己也有這種特質;你看到一個人在緊張,代表你自己也會緊張。而且,當我們看到別人做錯的時候,我們會很生氣,那代表你本身也會犯這樣的錯。修養越高的人,他那道防線只要潰堤,他就會越墮落。你一直要求別人怎麼樣,也代表自己有時候也做不到。比如,你看到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追逐名利。你不要越學佛,就越嘲笑別人、瞧不起別人,而是應該越學習,越了解別人為什麼會如此。假如他不追逐名利,他不知道他怎麼活著,他不知道他要用什麼樣的支撐來活著。有的人沒有愛情活不下去。同理,你不要說沒有佛法也活不下去,這樣也不對。你支撐你活著一定有個動力。你心中一定有東西。

 

聞後思惟:如何看事情時看到自己的內心呢?

 

閱讀 1760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, 03 七月 2021 10:16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