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定香:即覩諸善惡境相,自心不亂,名定香。
「二定香:即覩諸善惡境相,自心不亂,名定香。」「定」即遇到任何境界,心不會被影響。但是,一般人喜歡看善的境界,即好的境界,不太喜歡看到不好的境界。比如,大家都喜歡看到人家娶媳婦、嫁女兒,卻不太喜歡看到出殯。我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到別人的房子著火,就覺得心中很難過。小時候遇到水災,以前的水災很容易造成溺斃,我第一次看到屍體,又好像不覺得怕,就像看到一具冷冰冰的假人。
你看什麼樣的境界,你的心不會被影響呢?我們眼睛所看到的現象,有很多很多的境界,但好與不好的境界,在你的內心中,你用什麼角度看它,這是很重要的。世間人只會用轉念的角度去看,而學佛的人應該用慧眼、法眼看清楚這世間的真相。我們常常覺得好與不好是兩條路,比如逆境不好,順境好,但不論哪一條路都是無常的道路,它逃不過無常,並非變化才是無常,它本身就是無常。就是因為本身即無常,故曰空性,無常即是空。空並不抽象,它代表沒有一個不變的,故我們說它是無常;因為它是無常,故我們說它是空,無常是因緣來。
你看待世間都想抉擇你認為好的、善的或永久安康的那一邊,這就是你的認知。你看自己的身體最容易觀察到,假如你的腦袋一直要讓自己長壽,那是不對的;假如你的腦袋一直要讓你自己短命,亦是不對。你會問:「師父,到底應該長壽還是短命?」這樣問是不對的,你真是「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。」你這樣想都是妄想。不要企求你身體健康。
你來學佛的,不是停留在拜佛。佛教是一神教、無神教還是多神論呢?有的人說:「你們佛教很多尊,滿天都是諸佛菩薩。」就認為佛教是多神教。其實不然。你說:「那觀世音菩薩是什麼?」觀世音菩薩是人,你也是人。佛教並非否認觀世音和地藏王菩薩,所謂無神,即沒有一個神主宰你,並非沒有那些成就的人。當你拿著香開始要去求的時候,你要先看看自己講話有沒有道理。我並非叫你不要拿香跟菩薩講話,而是你要先聽聽自己講的話是否跟法義相應。
你不要嚇自己,也不要覺得自己很可憐,即你會遇到這樣的事,生這樣的病,生這樣的子女,遇到那樣的人。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,現在你要活得有意義,要活得好,活得快樂,這就是你現在應該怎麼做。比如,剛結婚,你應該怎麼做;比如,一個人剛離婚,他應該怎麼做;一個人剛生一個孩子,他應該怎麼做;另一個人的孩子往生了,應該怎麼做;一個人過去身體健康,現在得到癌症,他應該怎麼做。你要看到你現在的因緣,接著,你該怎麼做。你抱怨要給誰聽?那是沒有意義的。你訴苦給別人聽,過後仍然要面對問題,還不如明白現在的因緣條件,明確處理之後,就好好地過還活著的人生,無論處於什麼狀況。假如還有七天可以活,就好好地活。我們好像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活,可能還有七十年,也有可能只有七天,但不見得有七十年可以活的比較快樂。
聞後思惟:如何不被境界影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