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祖告訴弟子曰:「生死事大。」生死事大就是超越生死、了解生死。生死本來是多麼自然的一件事,為什麼大家要把心掛礙於此呢?你生了一個孩子,就要養他,要準備給他折磨;你有這個肉體,你就要照顧它,給它折磨。你要超越生死,唯有了解它,但你打不敗它,一定是它打敗你,就像你一定敵不過死神。你不明白死,所以你活在世界上的每一天,死不斷恐嚇你,它永遠是你內在的陰影。直到有一天,你心不甘情不願地被它打敗了,你還是無解。其實,它並非那麼抽象、遙遠,也不是你無法超越的。就是因為害怕死亡、貪戀出生,所以我們會輪迴,死的那一剎那,內心急著去投胎。就像下雨時,只要有人開車說要載你,你馬上就跳上去,萬一人家把你載到屠宰場去,就有如投胎。
你不要揣測:「解脫的人到底有沒有投胎?」就像有人問佛:「你涅槃之後去哪裡?」不要揣測。你活著時已經超越了,你就知道,不需要問人。有人說:「我不是怕死,是怕死不了。」你一定是會死的,你是怕死亡的過程痛苦。死亡的過程怎麼痛苦,你也不要揣測。就像莊子講的故事:有一個女孩子,皇帝看上她,要把她招入宮廷,她每天在哭,因為聽說后宮多可怕。她進入宮後卻每天都笑,有人問她:「你為什麼每天在笑?」她說:「我還沒入宮時覺得宮廷很可怕,所以連續哭了三個月,入宮後才知道原來是白哭。」不是說宮中多好,只是你不要亂猜。
超越生死,不是叫你放棄生死,放棄就跑去自殺了。印順導師曾在他的自傳中提到,當身體的疼痛越苦,他寫作就更勤勞。一般人只要身體不舒服就沒有靈感、思緒,就寫不了。你要超越,不要因為身體不舒服,你的心就只有擺在這裡,什麼都不能做。世間有很多很美好的事需要你做,還有很多事你可以好好付出。你應該去做,去付出,但你也應該吃藥,病的折磨一定是有的,痛就是痛,酸就是酸。你不要說:「我折磨三年才死亡。」你應該說:「還好,我還有三年來付出。」一樣是生病,你重點要擺對。這是沒有衝突的,就像你要上班和修行,賺錢和修道是不衝突的,而非兩者得選一。
我們修行,想要涅槃,其實涅槃只是鼓勵你的話,給你一個方向,並非要你厭惡生死,追求涅槃,否則跟生死是一樣的陷阱。生死無常,涅槃亦是無常。你說:「哪有?涅槃就是常樂我淨。」無常就是常,就是無生,生滅就是不生不滅。剛開始講涅槃,為什麼講不入涅盤?何謂佛不入涅槃?生死和涅槃為何如做夢一般?都是叫你不要執著一邊,你應該超越,因為這些都不可以執著。這就是解脫。
如果還有一個涅槃放在你心中,它就會障礙你。所謂涅槃,即內心沒有貪嗔癡。你先不要探討生死和涅槃,你的身體有生和死的問題,有苦和樂的感受,你只要知道它是緣起法、無常法則,如此去觀察,你就能超越,漸漸不再執著。這種狀態是不用出力的,明白它,如實地生活,跟法相應。最後,你完全看到你本身就是法,那就恭喜你,從色身看到法身。看到自己就是法,不是法身是什麼?如果你能理解,該做什麼事情,你就按照你的身口意正當地去做,學習看到緣起法本身都是無常的變化,所以你過去所期待、想要的生活、人生,任何一邊都是無常,你無須期待你想要的區塊,無須排斥你不想要的區塊,正如六祖所言:「不取不捨,即是見性成佛道。」東講西講,原則不變,只是名相變來變去。你聽不懂,則先用你懂的概念突破,比如,突破善惡、苦樂、好壞、順逆,尤其是你的身體,請你不要排斥你的疾病,這就是實修。
聞後思惟:你思維過生死的問題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