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知識!既懺悔已,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,
「善知識!」你們「既」然「懺悔已,」如今六祖「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,」你們發願了嗎?你們覺得成佛很難,其實如果你們願意,你們就會成佛。學佛容易,行願難。你來上課,去打佛七、禪七或拜懺,這些以廣義的來說叫做佛事,但是要你按照行願下去做就難。學佛就是要像佛的樣子:佛有什麼思想,你就有什麼思想;佛怎麼講話,你就能這樣講;佛什麼行為,你能這樣做……這樣你就能馬上消業障,因為佛的身口意最好。為什麼你學了不去做呢?就像你讀了《壇經》,覺得很好,接著你每天躲在家裡誦、抄或坐禪思維《壇經》,或為家人講,縱使講不出來,放我講的《壇經》給家人聽,你以為這就叫修行嗎?這太狹隘、膚淺了。
離開眾生沒有佛可言,離開大海也不可能有魚的存在。你不是宅男宅女,你一定會跟眾生接觸,會到菜場或超市買菜,會碰到隔壁鄰居。當我們跟人一接觸,一定會有言行,就可以安慰、鼓勵、讚美、啟發別人。我們的行為,縱使撿個垃圾,小區很髒掃掃地,幫別人搬個腳踏車、摩托車,難道你做不出來嗎?你不要小看這樣的行為。但很多人不習慣這樣做,他要趕快跑回家讀《壇經》。
你要去做:第一,要利益自己,就是不要折磨自己,不要起煩惱;第二,利益別人;第三,利益一切眾生,包括一切動物。比如,如果台灣有一隻小貓咪被卡在地下道很深的地方,我們會不會去救它?應該很少。如果你彎下腰就能救,你一定會救。要花三天兩夜,你就不會救。我們的心還是不夠平等,你會去救一個人。但是,外國人會去救,很多外國人的心更像菩薩,他們對那些動物很有同情心,尤其在一些歐美國家,他們普遍有這樣的心態。
日常生活中我們就可以幫助別人。有的人會安排他的時間,比如一個禮拜去當半天義工。假如你可以,你為什麼不去做?非得待在家裡誦經嗎?半天誦經和做義工其實都是修行,關鍵在於你的內心,看你是什麼心,你是悲心,則功德無量。你為什麼捨不得用半天來幫助別人呢?其它的時間就是隨緣。你不見得要去寺院,到寺院幫助和到醫院、家福中心幫忙都是義工,反正就是幫助眾生,到哪裡都一樣。你不去做就不符合佛義,就無法依教奉行,這樣你要學什麼?
自心的四弘誓願是六祖講出來的,與一般經教不同,這叫教外別傳。教外別傳的道理不違反經典,就是這麼妙。一般發四弘誓願叫通願,共通的願,菩薩到最後一定要發這四個願,就是為了利益眾生。但是六祖以你自己的角度來談。何謂誓願?誓即誓死不退,就是一種決心。若沒有抱定誓死不退的決心,你多生累劫也學不好。就像玄奘大師到印度取經,遇到任何困難他也不退,走到半路,人家勸他回來,說走下去會有生命危險,他也不回來。他講:「寧向西方一步死,不向東方一步生。」這樣的精神就叫做誓願。但我們遇到挫折就退縮,或被人家罵一下就放棄。學佛要下定決心,不然你就成不了佛,學佛是因,成佛是果,學佛當然就必定成佛,你要捫心自問,有沒有這樣的決心!
你有沒有下定決心度你自己呢?六祖叫你先從自己下手,把自己度起來,你才有能力度他人。六祖曰:「欲擬化他人,自需有方便。」因為你要度化別人,需要有權巧方便的智慧,這來自於你開悟。你沒有見性,智慧是不夠的。
聞後思惟:學佛,你有多大的決心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