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四, 24 六月 2021 16:31

暢談六祖壇經(644)不離因緣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果是一個形成的東西,你常常會執著它,卻不知道到底其原因就是因緣二字。舍利弗和目健蓮未皈依釋迦牟尼佛時是一方名師,曾帶領一兩千位學生。有一天,舍利弗在路上看到世尊的弟子馬勝比丘在托缽,他覺得他很莊嚴,認為他有修,就去向他問訊,請教他:「尊者,你的老師是誰?」馬勝比丘說:「我的老師是釋迦牟尼佛。」舍利弗問:「你的老師是怎麼教你的?」馬勝比丘說:「我師父教很多東西,但是常教我們一句話: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。」聽了之後,舍利弗當下就證初果,因為他早有修行,而且他找尋真理已經很久了,這叫臨門一腳。舍利弗很高興,馬上回去告訴大目健蓮。目健蓮說:「你聽到什麼?讓你有所領悟。」舍利弗說:「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。」目健蓮也證初果。

  由此,你要明白佛法不離開因緣。這個是什麼?你說是茶杯,我會回答:「諸法因緣生。」兩者哪裡不同?那是什麼人?那是你的太太,那是你的孩子,你便在這裡迷失了。當你覺得他是什麼時,你就迷失他的真相了,你已經被他的假像,即這個現象產生的假的結果騙了。你認為他是真的,你就開始執著、貪愛他,你就開始苦了。所有的問題都是這樣來的。

  分析得更清楚一點,無論有情、無情,所有的東西都是因緣生。凡是因緣生的就叫法,故一切法因緣生,一形成它一定有個現象,我們看到這個現象,就會為之取名,故曰名相。但這個相本身就是法,故亦曰法相。只要有法相,你必然會替它安一個假名。有一個現象,也有一個名字,所以你的執著越來越深。比如,那個是什麼?那個是一個人相。「那是我的丈夫。」這就是一個名字,你就走不掉了,你這一輩子就歹命了。一個小孩子的相跑進來,他是什麼人?「他是我的兒子。」這是誰的?「我的。」糟糕了。

  請你先不要講結果,你常常太衝動、太粗糙,太慣性地直接反應。你都太習慣了,都沒有停一下。在停一下的那一剎那,你有可能有所領悟。看到第一個動作,馬上知道它是因緣生,既然如此,它是何因、何緣呢?你要了解因緣二字,因即主因,緣即助緣,因即原因,緣即條件,力道、主導力比較強為因,弱為緣。就像植物,假如沒有種子就不會生長,種子是主因,空氣、水份和養份是助緣。你看所有的事物都要會這樣看,你當練習得很習慣。如果你不知道,你要思考。比如,你坐電梯時,看到一個人臉色不好看,雖然你不認識、不了解他,你也可以思考。你講的不見得對,但你知道它確實是因緣生,最主要就是要讓你確定這一點,因為這能讓你漸漸不再執著。

  你聽我的課,如果你聽得懂,請你講講因緣。我講的精彩是助緣,最重要是你要認真聽,你才是主因。你若不認真聽,我講再好也沒有用。既然一切都是因緣,你就不應該傲慢,因為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不可能由你自己完成。無論你多偉大,你都不要誤會,都是因緣生的,不可能無因無緣你很偉大的。你不要小看因緣,你只要懂,你是可以悟道的。因此,你不需要自卑,也不需要自大。你不應該抱怨任何一個人,因為在你生命的過程中,所有人都不斷成就你,只是你不知道而已。

  佛法從淺一直到深,從做人一直到成佛,都離不開因緣二字。我問過你們:「當電燈關掉之後,光去了哪裡?」這個問題有離開因緣嗎?你只看到緣生和緣滅,這是比較粗淺的。其實,光沒有來,也沒有去,這是比較深的。我所謂的有四層,就是像《心經》所講的:「無苦集滅道。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。」故亦沒有十二因緣,這是層次的問題。你當先把第一層生滅的道理弄懂,你不要小看這一層,這一層就可以讓你解脫。

 

聞後思惟:如何深入觀因緣?

 

閱讀 551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日, 04 七月 2021 12:29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