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三, 07 七月 2021 10:45

暢談六祖壇經(651)待人之道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即無貢高貪愛執著。名離欲尊;

  為人處世時,我們的困難在於:「我怎麼看別人」和「別人怎麼看我」。這兩個相比之下,「我怎麼看別人」比較簡單。我們很多人都在意別人的看法,我們苦就苦在這裡。我一瞪你,光是瞪你,就會把你瞪死。你覺得「我對別人的看法比較簡單」,但是,連這一點你都做不好了,怎麼有辦法承受別人對你的看法呢?又談何修行呢?

  在人生處世的過程,就是你跟我的關係而已,這叫做人情世故,這一點你很難擺平,又何必談得那麼高深。以無常的角度,我對別人恭敬,是我的事;你對我不恭敬,那是你的事。我只負責對你恭敬,我不需要對你產生抱怨或不滿。這要用什麼心來化解呢?你應該如何學習呢?我對別人,我應該以恭敬心來對待;別人對我,我應該以平常心來看待;這叫修行人。說實在的,這個平常心還不是真正的平常心,只是我們先用這個名詞讓大家容易懂。這個人對我很禮貌是無常,下一個人對我不禮貌是無常,所以不管別人對我的態度如何,我都應該平常心。為什麼你會苦、會難過呢?因為你的腦袋掉入一個陷阱,認為別人應該對你好,認為你的孩子應該孝順你、聽你的話。你苦在哪裡?你苦在你已經想好了,已經設定好「你應該對我怎麼樣」,這是陷阱。是誰告訴你,別人一定會對你怎麼樣?不要掉入陷阱,不可以預設立場,否則你一定會很痛苦。

  以上所講的概念很單純、很實用,但是並不簡單。修行本來就是要跟生活結合,如果你的修行和生活是拆開的,你就是不懂,你的學習就是不對的。修行就是要可以跟所有的人在一起互動,而且在互動之中,你要充滿了智慧,可以解決這些問題。知道一切的事物都是因緣生,你就沒有什麼可傲慢、可驕傲的,「即無貢高」,你就不會覺得自己很優秀,別人很差勁。

  與此同時,你還要破除你的「貪愛」好惡之心,也不要再「執著。」貪愛和執著就是十二因緣的愛和取,就是現世所造的苦的因。你二十四小時皆處於這種狀態,你只要一跟外面接觸就會如此。如果你只看它是三世,你把時間拉得太長了,其實這十二個只是一念之間而已,故無明前面應該加一個「無念」,即無念無明。所謂生死輪迴,每天都在輪迴,已經輪迴得團團轉了。我們會執著苦樂,所以有人我、高低、好惡、苦樂,這個就是邪,你打破這些的概念就是正。人最大的慾望就是「我」。你若能夠不執著「我」,具有正見,離開所有的慾望,即等於離苦,你就「名」為「離欲尊;」就是世界上最尊貴的人。六祖所講的,簡而言之,第一個概念是對自己,另一個概念是對別人。

 

聞後思惟:待人接物時,你是否常常預設立場?

閱讀 476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三, 07 七月 2021 15:35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