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三, 07 七月 2021 16:06

暢談六祖壇經(655)先學做人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染就是執著,內在有一個意志層面,就是這個意志讓你很容易執著。我們執著什麼呢?我們面對一切的境界就執著。我們對境,執著的心就會生起,我們的意志層面這種執著的心相當深。比如,你要觀察你的念頭是無常的。一般人都知道,念頭本來就像秒針,滴答滴答,念頭就是這樣過去的。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?思想是無常的,主觀是無常的,經驗是無常的。思想、主觀、經驗,理論是無常,但是你的潛意識卻認為它是常態,否則為什麼會將之稱為你的主見呢?

  你為什麼要一輩子抓著這個觀念不放?觀「念頭無常」很簡單,但觀「思想無常」,你好像就不太容易下手。你應當去突破,從而悟到你的思想、想法和主觀意識都是無常的。當一個人能夠達到這樣的狀態,他才能夠體悟到心如虛空。虛空本身不抓任何東西,但是虛空能生萬法,能含藏一切萬物,就像鏡子本身沒有任何東西,但是你只要來到鏡子前面,鏡子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這樣的意境用腦袋的人是不會懂的,因為對於我們的腦袋而言,那個鏡子已經有圖像了,不是本來無一物的狀態。

  你先懂「邪、迷、染」這三個字,這與我們人格裡面的「知、情、欲」是有關係的。你到底是迷在哪裡?什麼是迷?什麼是邪?什麼是染?它跟我們內心世界的某個部分相應。以佛法的角度,迷屬於貪,我們就是貪愛才會迷失;染含有瞋恨的意味,我們每次都被境界所困擾,所以才有瞋恨;邪就是愚癡,所以我們才沒有正知正見。你懂了,你有辦法做出來嗎?每一個當下你是否能夠去領悟呢?

  有的人覺得,有很多人學佛連人都做不好,這我也不否認。但是,他是學完佛之後人做不好,還是學佛之前人就做不好?他還沒有學佛之前就不會做人,結果他學佛之後,因為學錯了,所以他依舊不會做人。當然我們要負責任,因為我們沒有把人教好。就是因為這樣的感觸,所以我們才要開《論語》的課,要從《論語》開始講起。古時候有很多高僧大德開悟,因為他們本來就做人做得很好,他們之前一直在讀聖賢書,他們一接觸佛法之後就很容易開悟。現今開悟的人寥寥無幾,為什麼?大家的基礎沒有做好,本來就不會做人,馬上跳過來學佛。一開始學佛就想學怎麼修行,一開始學佛就想學怎麼坐禪,這樣當然有問題。有同學問:「禪心學苑一定是教人家坐禪的,晚上怎麼沒有開基礎坐禪班?」我說不用,不是一般人想進來坐禪就進來坐禪,你這樣教他,有時候會害死他。而且,縱使你教得正確,他坐著想他自己的。假設他不認真學倒還好,因為他不會有什麼問題。假設他回去亂學,那問題更大。人都做不好了,你會入禪定?連人做不好,你會開悟?了不可得!就是因為這樣,所以我才想開《論語》的課。

 

聞後思惟:你懂得如何做人嗎?

 

閱讀 453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