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五, 09 七月 2021 11:06

暢談六祖壇經(656)淨而不染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恢復清凈。如何才能清凈呢?心中沒有任何對待。只要稍有任何對待,你的心就會比較、抗衡、對立,就造成你的兩難,你就會掉入一種取捨。如極樂世界和五濁惡世,你不要將之產生對立。你的心是五濁惡世,所以你看這個世界才叫五濁惡世。你能往生極樂世界,是因為你的心已經變成了極樂世界。念佛的法門可以講得很深,你不要把它講成一種信仰,而和別人爭辯。極樂世界在哪裡?你不要以為極樂世界在地球的東邊或西邊,極樂世界不離開你的心。有阿彌陀佛這個人,阿彌陀佛就是你的心。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會來接你,是你的心變現自性彌陀來接你回歸自性的極樂世界。這樣,完全沒有離開心,而非心以外還有一個心,或這個世界以外還有一個世界,否則佛法稱之為將這個世界或這個浩瀚的宇宙法界分割。法界沒有障礙,故曰一真法界,一即平等,即沒有障礙。

  如果你修禪,請不要小看凈土。如果理論對,都一樣,理論不對,就有差別。你修的法門,你一定要很實際地在日常生活中講出來,讓別人清清楚楚聽到你的理論和方法。否則,別人反問你,你也不知道怎麼回答。比如:「地獄在哪裡?那些往生的人也沒有回來告訴我們。」你不要亂問,你要問你現在的東西,問你現在想要的東西,問你現在能做得到的東西。跟離苦不相干的問題不要問,凡是與離苦不相關的事情統稱為攀緣,即攀緣生死,如猴子一般跳來跳去一直跳。你當看看你是否時時刻刻在接近貪瞋癡,你是否能遠離貪瞋癡。

  那一天,一個沒有學佛的人問我怎麼修行。我告訴他:「遠離一切不好的因緣,接近一切好的因緣,你這樣下去修就好了。」聽得懂就去做,能想到的先去做。塵勞即六塵,我們時時刻刻活在六塵、紅塵的世界,這個世界充滿了誘惑,為一切塵勞愛欲的境界。「我跟外面的世界接觸,我一接觸後,我當注意,我只要掉入這三種感受,我就會愛取。」你馬上就會產生貪愛和執著,你就無法停止苦的輪迴。你要止息你的苦,從這裡開始停止。

  你會問:「師父,貪愛停止了,無明怎麼破?」我講一個竅門:你的念頭擺在真理,那一剎那你不起無明。你的念頭只要離開了真理,無明就生起。如何把念頭擺在真理?念佛是一個法門,你在念佛時,你的念頭時時刻刻要擺在三法印,即把注意擺在三法印,這樣你不會無明。一離開,無明就出現了。無明就像烏雲,一會兒把太陽遮住,一會兒又走了。你想讓它不要遮住自性的太陽,你般若的智慧,就要時時刻刻擺在三法印:無常,苦,無我,直到有一天,你跟空相應了,你就涅盤、解脫了。

  將之變成你的思想、正見,變成你的觀念,你才有辦法時時刻刻跟真理相應。現在你要先注意真理、擺在真理。你相應的那一剎那,你就解脫了。這一切「塵勞愛欲境界」就是污泥,「自性皆不染著」就是蓮花,故六祖要你淨而不染。你沒有辦法離開一切境界。不離開一切境界,並非要去接觸惡的境界。你不要偏偏一天到晚接觸惡的境界,你的功夫不夠,你馬上就會墮落。你要老實,要知道輕重。在境界當中,還是要選擇善的境界親近,遠離惡的境界。

 

聞後思惟:如何不被任何境界污染?

閱讀 554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