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自皈依也。
為什麼我們要禮敬一切眾生呢?如普賢十大願講的「禮敬諸佛」:
第一,眾生皆有佛性,眾生未來一定會成佛,講得更直接了當,眾生就是佛,所以我對一切眾生當然要恭敬。你要知道,既然過去已經有很多人成佛,他縱使沒有成佛,也是乘願再來的大菩薩。所以大菩薩現身在你身邊,無論是幫助你,還是折磨、障礙你,讓你苦其心智,用各種辦法要讓你覺悟,所以你根本不知道誰是佛菩薩,說不定躺在你身邊那個人就是達磨。菩薩可以千百億化身,你沒有那個程度,所以你根本不知道他是誰。
第二,你要好好地靜靜想一想:「眾生對我有恩。」當你能夠百分之百說服自己,這才有效,而非聽我上課。沒有一個眾生對你沒有恩,如果你能夠有這種認知,你必然會禮敬一切眾生,無論他是誰。
第三,眾生和我根本就是密切不可分,所以萬物與我同體。你要去思維,你禮敬別人就是禮敬你自己。
從以上三個角度去思維,慢慢降伏你貢高我慢的心,讓自己能夠謙卑,能夠真正誠心誠意地禮敬一切人。例如,以前對父母很冷漠的,要多陪陪父母;以前只會寄一萬塊給父母的人,現在除了寄一萬塊給他們,還要對他們很恭敬,否則這跟犬馬還不是一樣,不敬何以別乎?每個月給父母親一萬塊就好像盡孝了,我聽說養一隻寵物,一個月一萬塊都不夠。我有一個學生,他每兩天就要為那隻狗洗一次澡。那隻狗很大,毛是長的,所以洗好再把牠吹乾要半天時間。我說:「這隻狗過去世一定是你媽媽,不然你怎麼要給它報恩?」
我不是要故意放慢講經典的速度。如果你不能用,講完了對你沒有意義,你還是不會。你會用了,回去馬上就可以用。真正會用的人,說不定我還沒有講完,他就開悟了。你悟不悟,做不做,跟我講不講完沒有關係,你就好好去看看你自己。
懂得改變自己、調整自己,且能恭敬他人,即「是自皈依也。」很多人學佛都是空談或講口頭禪,但是卻不能夠真正展現。談到皈依,很多人會掉入一個陷阱:「這反正都是形式。」沒有受三皈依的人說三皈依是形式。受完之後,有人問你要不要去受五戒,你說受五戒也是形式。受完五戒,人家問你要不要受菩薩戒,你也說它是形式。你受不受戒沒有關係,但你不要講它是形式。比如,現象界哪一件事不是形式呢?比如,跟母親道安是形式,跟師長道好是形式,跟別人道早安也是形式。既然是形式,你每件事都要做,所以你千萬不要講形式,否則就代表你理和事都不通達。你講這句話的時候,你要看到自己的心,你是不是在為自己找藉口?
學佛法不外乎學理和學事,理是明白真理,事是事實的真相。一個明白真理、了解事實真相的人就叫智者。不要認為現象界的東西是形式,而是:「我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,我的內在是恭敬的,我的內在是沒有執著、沒有掛礙的,是沒有著相的。」這樣你理事就能夠圓融。
聞後思惟:如何真正平等、無分別地禮敬一切眾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