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日, 11 七月 2021 17:02

暢談六祖壇經(664)宗門教下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善知識!既皈依自三寶竟,各各志心,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,令汝等見三身了然,自悟自性。

  「善知識!既皈依自三寶竟,各各志心,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,令汝等見三身了然,自悟自性。」沒有學佛的人會感到疑惑:「一身就一身,還有一體三身?」原始佛教並沒有這麼談,後來大乘佛教才開始這麼講的。但是,其實不是一與三的問題,而是從三個角度來談內涵的問題。就像一件事情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談,而問題就只是一件事情。同理,眾生皆有佛性就是一件事情,但此事從三個角度去展現。

  一體有三身,而你看到自己就是一個身體、一個生命。三身者,乃法身、報身及化身。一個道理能懂,就講一個道理,一個道理講不懂才講三個道理。同理,每一個人都有佛性,因為不了解,才勞佛、菩薩以各種角度為我們分別解說。且不談佛性,先談心。你有幾心?本來應該是一心,但你明明就是多心。多心多疑就多作怪,多心就有煩惱。明明就是一,為什麼你的內心那麼多想法、概念呢?你從來不了解自己的心。你的心在想什麼,你就聽它的指令,按照它的指令去完成它的動作,你一輩子大概都是如此。它起什麼念頭,你就按照它的念頭去做。你今天起一個念頭,要來上《壇經》。因為反正今天也沒有什麼事,呆在家裡也很無聊,就不如來聽聽《壇經》。這個念頭還不錯,但是你不能因此而大徹大悟,因為你不了解心,你只是聽心的指令而來的。

  我們這一輩子都很奇怪,我們無法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事情。你想想看,從每天早上一起來一直到晚上,你知道你這一天做多少事情嗎?其實你做很多事情,包括吃飯、睡覺、上廁所、打呵欠……但是你知道你在做這些事情嗎?你常常是盲目、慣性的,你無法真正知道這些事情。

  當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時,這種狀態就叫無明。無明即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。有時候你生起一個念頭:「現在趕快來打坐。」但是你不明白你為什麼要打坐。或者,你生起一個念頭:「趕快來念佛。」但你不見得明白念佛是要做什麼。也許你會講:「念佛就是要讓我往生極樂世界。」這樣講還不太標準,因為你沒有完整講出答案。比如,你心情很亂,所以趕快誦誦經。你誦經的目的是因為心情很亂,但是你還不明白你在亂什麼。

  一個聰明人只會看後面,一個智者會問你前面那個問題。譬如,你起個念頭:「我有很多的煩惱,該怎麼辦?」於是,你請教師父:「師父,我有煩惱該怎麼辦?」你在問這個問題時,已經希望別人告訴你這個答案,你在思考也是想要這個答案,你修行也是按照這個答案下去修。我練習給你看:「師父,我有煩惱怎麼辦?」「只要無我,就沒有煩惱了。」「師父,那怎麼樣才會無我?」「你只要觀無常不就好了嗎?」「師父,如何觀無常?」「你只要從五蘊一蘊一蘊慢慢觀,不就好了嗎?」我告訴你的就是修行。結果你果然很聽話,就按照這樣修,這樣也會成就,你只要這麼清楚地回答下去,算是很優秀了。但是,這樣的人還入不了六祖的門。這就叫做「教下」,即你聽到經教,然後依照經教的方式來修行。六祖的門叫宗門。

 

聞後思惟:如何才能入六祖的宗門?

閱讀 490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