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13 七月 2021 17:19

暢談六祖壇經(669)皆因有我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若是將心比心,你只是能體諒人,卻未能察覺到並沒有「我」,或:「你就是我。」沒有「我」並非否認你現在存在的這個現象。正是因為沒有「我」,故一切都是「我」。這樣才能真正大慈大悲,否則你慈悲生不起來。以慈悲的角度,你的本體是清凈的。只要沒有障礙,你就是清凈的,故曰清凈法身佛。

  本體是清凈的,作用,即你的行為亦是慈悲的,故千百億化身佛亦是慈悲。一般人都不能叫慈悲,因為他們只對和自己有關係的人好,而不會對跟自己沒有關係或不喜歡的人好。曾經有同學問過我:「我們怎麼有可能對陌生人好呢?」同理,你怎麼有可能對別人的孩子好呢?如果教你勉強對陌生人或別人的孩子好,你學起來也不真實。你要在做那件事情之前要先理解,否則你再怎麼做都不真實,都做不長久,而且你會苦,因為那違背你的意願。

  你根深蒂固就是對立:你無法對別人好,因為你跟他是對立的;你無法對別人的孩子好,因為別人的孩子跟你的孩子是對立的。我們人類因為有了思想,也創造了語言和文字,語言文字本身就是對立的。你起任何的概念,每個概念都會有一個相對的概念。除非你不再對立,不然你一定打不開這種隔閡。譬如,親和疏,你做不到親疏平等或怨親平等,因為在你的概念本身這是對立的。故你的重點是要消除對立,而非去學平等,因為你怎麼學都學不來。你應該將你那種概念的符號拿掉,即:你的孩子是親人,當別人的孩子也變成你的孩子,當陌生人也變成親人,此時你無須學平等,你的展現自然就平等。

  其實我們內在分得很清楚,我們有很多想法不斷建築很多的關卡、圍牆,這叫二心、二念,即所謂的煩惱。一個有煩惱的人,他的心就沒有辦法存善。如果一個人自認他是好人,但是他有煩惱,他就不是真正的好人。煩惱都是跟惡的念頭相應。當你不知不覺生起煩惱時,你就當檢測自己,你的內在一定有不好的想法。你要改變,就是要將這些不好的想法去除。具體地講,你內在有三種很重要的想法,叫貪嗔癡,加以延伸,還有慢、疑和不正見,此為六個根本煩惱。這六種心就是不善,它會引發你生煩惱。這六個煩惱還會引發二十個煩惱,稱為隨煩惱。有時候你只看到一個結果,那就是這些不好的念頭產生的。你看不到你的清凈,因為你的心被這些不善的念頭污染了。六祖不會將這些煩惱一項一項告訴你,他只說你內在有不善心,希望你一筆勾銷。但你勾銷不掉時,就要拿修正液一項一項把那些污點擦掉。

  談到千百億化身佛,慈悲就是一種善行,就是一種作用。但是,你卻展現不出來,因為一個心不清凈的人是不可能慈悲的。你心不清凈,就代表你自私。自私的人怎麼會慈悲?所以,你要對症下藥,你要慈悲,要把所有對立的概念消除。所有對立的概念都是來自於有一個「我」的存在,一切惡的行為都來自於有「我」,否則你貪嗔癡的造業根本不會形成。

 

聞後思惟:如何達到無我?

閱讀 538 次數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