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也有常規,因為佛法不壞世間法。比如,有人打你,什麼是常規呢?是還手,索賠,還是寬恕呢?要過什麼人生,你自己決定。你若認為前二者是討回公道,是公平,其實受害者就是你自己,你當下就是受害者。有同學問我:「師父,《法華經》常不經菩薩看到別人都恭敬禮拜。他叫我們恭敬別人,有的人我根本就恭敬不下去。像作姦犯科的人,我怎麼恭敬?師父,應該怎麼辦?」我不會跟他講道理,我只告訴他:「你對他不恭敬,受苦的是你,又不是我。」「師父,我看到他就氣。」誰受苦?對於凡夫,兩個人都受苦。你看到他氣,他也很辛苦。
在你的生活中,一定有跟你因緣較為特殊的人。他看到你,可能於身口意刁難你,但問題是,他不快樂,他苦。他看到你,還沒有罵你之前,就先苦了。他先氣起來,接著再罵你。你可能說:「師父,我不接受這樣的理論。」那沒有關係,我不跟你談道理,我叫你看你的心。你的心就是苦,難道你要過這種人生嗎?談到公平、自由,何為公平?何為自由?你為了追求公平,而一輩子痛苦,這樣有意義嗎?你為了個人的自由,而不願意寬恕、原諒別人,這樣有意義嗎?其實最笨最傻的,就是你自己。你還以為你是超人,是正義化身。
你的意識就是有這樣的邏輯,你看到什麼事情就變成自己的概念,你就進入自己的經驗法則。透過分析,你的內心馬上失去平衡,心靜不下來。一切都叫境界:上班叫境界,休息在家也是境界。在家休息、沒有工作做,你覺得無聊得要死;有工作做,又累得半死;再怎麼樣都是氣死。你為什麼不好好活著呢?
你內在的信息在轉換時,你到底怎麼轉換的?以漸修的角度,可以透過四聖諦苦集滅道,慢慢分析;但以頓悟直接了當的角度:只有在聞思或理解時需要思考,而進入實修時,你不需要思考。你要能摒棄,直接回歸智慧,不要掉入邏輯的推理。看到一個境界,看到時知道。比如,看到有人在吵架,看到了之後,回歸自己的心,平靜就好了。不要看到有人吵架,接著產生:「為什麼他們要吵架?誰對,誰錯?到底要不要勸架?到底要不要報警?」你的內在不要用邏輯的概念一直推。
平靜不是不做事,心平靜跟做不做事無關。你開車出去,不小心與別人相撞,撞到就撞到。你不要想:「我一會兒下車應該怎麼講?」你的內在,一發生事情馬上就找藉口、推卸責任。撞到之後,保持平靜地下車。因為平靜,處理事情反而能圓滿。別人對我們不友善,清楚地知道,保持平靜就好了。
有的東西是不需要解釋的。包括你出去,有一些陌生人或許對你不友善;或態度不好;或你跟別人打招呼,他不理你;或你看到路上有人丟香蕉皮。你保持平靜,把香蕉皮撿起來就好。不要說:「你看,那個人真夠差的。」你表面上是日行一善。比如,他走到你面前時,把香蕉皮丟下去。你就開始講:「那個人長得這麼帥,根本就是衣冠禽獸。」「那個人戴眼鏡,根本比沒有讀書的還糟。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糟糕的人!」你就默念,跟持咒一樣,念一念再把香蕉皮丟進垃圾桶,告訴自己:「自行一善。」這是可恥的。你撿起來,是功還是過呢?功過暫且不管,重點在於,你的內心已經失去平靜了。
聞後思惟:你能時時刻刻讓你的心保持平靜的狀態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