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體的展現即行為,那就複雜了。你言行的展現如何呢?我們打電話,聽到對方講電話的聲音,一般就能感覺到他是什麼樣的人,知道他有否修行。你們接電話、講電話的態度、口氣好嗎?是否有內涵、耐心?並非你要展現出什麼,而是你看到你了嗎?為什麼你跟別人講話,這麼不誠心誠意,這麼不關心、重視對方,這麼馬虎,這麼沒有耐性?
光是接個電話,人家就知道你到底有沒有修。你打電話,並非只是講一句阿彌陀佛。你既然會講阿彌陀佛,那阿彌陀佛的意思是什麼?你講話的模式都是如此,只是你加一句「阿彌陀佛」,接著又問:「你要找誰?」有時候你打電話給朋友,你當真誠問對方:「跟我講電話,你有什麼感覺?」我們很粗心,自己講話,自己都聽不到。朋友一般都不好意思跟你講,只是講:「沒有,就這樣。」或:「還好。」你要改正你的口,除了內容之外還有口氣,這就是清清楚楚的修行,不需要開悟才會。你若加以注意,我相信你在打電話跟人家溝通時,你的態度就會不同。
最困難的是講話能利益別人。有的人只負責講,不負責聽。你不要以為會講話的人就會聽話。有的人很會聽話,但他講不好;有的人很會講話,但不太會聽話。你既要會講話,會聽話,還要會問話。此三者具足,別人跟你講話才不會起煩惱,你才有能力開導或幫助別人。我常說:「很多人告訴你什麼,你不要相信。」我不是叫你不要相信人性,而是你不要因為他說什麼,你馬上就回應,你不要有這樣的習氣。
那一天,有一個同學帶他的一個女性朋友來請教我一個問題,她一開口就告訴我:「師父,我好像要做什麼事情,父母都反對。」我說:「你舉個例子,我聽聽看好了。」她說:「我跟我的男朋友談戀愛八年,但是我們要結婚,雙方父母都反對。」你會怎麼回答?很多人馬上都會說:「那你就跟你父母溝通……」你不要回答太快。我馬上問她一個問題:「你今年貴庚?」她說:「我今年三十幾了。」我問:「你男朋友今年貴庚?」她說:「我男朋友也三十幾了。」我說:「你們倆算不算大人?」「師父,當然是大人。」「你們倆既然這麼相愛,去公證結婚有問題嗎?」她頓了一下:「師父,但是父母反對呢!」我說:「好,既然你們倆這麼孝順,又這麼相愛,父母怎麼反對?這麼相愛,反對有用嗎?」她就跟我講:「但是父母……」我說:「你是希望父母答應你們,既然這麼孝順,那你們倆的父母更會答應。」她聽不懂我在講什麼。我說:「你們倆根本不相愛。」她說:「師父,你怎麼這麼說?你根本不認識我們。」我說:「兩個人已經愛得要死,就跑去公證結婚好了。父母會不會從此跟孩子斷絕關係?你們不結婚,就是因為你們倆不夠相愛,根本就是你們自己有問題,你們為什麼把責任推給對方的父母呢?」
再來,我說:「假如你們倆完全沒有問題,我講個新聞:有一個男孩愛上另一個男孩,他們兩個人要結婚,雙方父母反對。但是因為他們夠相愛,展現到最後,雙方的父母都被他們感動了,就答應他們倆結婚。但這樣還不稀奇,結婚時要去登記,但是臺灣的法令不允許,父母也願意出來挺他們兩位。這兩個男孩相愛比較困難,還是一男一女相愛比較困難?你還有什麼理由?是你們自己有問題,你們為什麼要把責任推給雙方的父母?又故意把這個問題來問我?」很多人問你問題都不是真實的。我舉很多實例來講,讓她無話可講,這叫說;但我一聽就聽出她的問題,這叫聽。
聞後思惟:你能聽出弦外之音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