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四, 26 八月 2021 15:11

暢談六祖壇經(749)修行修心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修福不是道,但修道一定要修福。比如,你每個月都護持一間寺廟三千塊,每個月寄了錢之後,你的煩惱會減少嗎?不會,你捐款跟你的煩惱沒有關係。煩惱減少是要智慧的,因為你沒有智慧,所以才會生煩惱。你若不知因果,便會亂了套,把福跟道混在一起。

  同理,你從今之後,不應該被別人騙。有人跟你講:「你被陰的卡到了,因為你曾經墮胎,所以有嬰靈作祟。」或講:「你的冤親債主現在不好,所以你心口會痛,事業不順利。沒有關係,我幫你改一改,十五萬。」修福不是修道,假設你上一輩子殺一個人,你花十五萬就沒有事了嗎?不可以,這不符合因果。殺人要償命,如果錢能擺平的話,全世界就是比爾蓋茲業障最少,因為他錢最多,他花錢來擺平他的業障就好了,這還有天理嗎?還符合因果嗎?但是凡夫就是被這麼簡單的概念騙了好幾千年。不是現在才有騙財騙色,幾千年來一直都有人被騙。

  如果你聽完我的課又被騙,那就太可恥了。比如,你過去跟他不好,你現在願意改變你的態度,回向給他,但是欠債欠命都要還。你會問:「師父,那不是沒有用?」不是沒有用,欠人家錢本來就是要還,而且你要還得心甘情願,不可以逃避。這時候你又問:「師父,我修了還是要還,那何必修?」我告訴你:「假設你現在的存款就只有一萬塊,你要還人家一萬塊,還了之後,你的生活會很苦。但假設你現在存款是一億,你還人家一萬塊也沒有關係。」你懂這個譬喻嗎?凡夫沒有存款,修行人就是有存款。比如,我修到阿羅漢,我的存款可能就是一千萬;我修到菩薩,我的存款可能上億;當我成佛那一天,金融卡任我刷,眾生我都還,我也不要緊。

  一個修行開悟的人,仍然要還因緣果報,故曰:「諸法皆空,因緣不空。」不是開悟了就不用還人家錢。透過修行:第一,你更心甘情願地還人家;第二,你自己的資糧越來越富裕富足,你有能力還人家,但是你不以為苦,這樣道理才講得通。否則,你夜深人靜,自問自答,常常被自己問倒。

  世間的好人都在修福,他們願意去做善事、去幫助別人,去造橋修路、捐款、賑災,這樣的人很值得我們讚歎。有很多的老菩薩,在寺院裡幫忙三、四十年,看起來比出家人更願意付出,也是讓我們很讚歎,很自歎不如。修行不離開修福,你沒有福報,則難以修行,你障礙會很多。

  你不要批評別人只行善而不修行。六祖是希望我們提升,希望我們福慧雙修,不僅僅停留在修福。就像孝順父母,你是否能因此開悟?那得看你是什麼心量。如果沒有回歸到內心,那就是一種回報,即供養父母有很大的福報。修行人、修道人一定要回歸自己的內在,修道即修心,看你是否有道心。修福是外在的,修道是改變自己。比如你一生為寺院奉獻很多,為所有的公益團體、慈善團體或社區服務很多,但是你的脾氣變得比較好了嗎?你的心情是否比較平靜了?你是否比較不執著?假如沒有,你就是修福。既然你已經付出這麼多了,你為什麼不改變呢?每個道場都有是非,每個公益團體也彼此都有意見不和。以現象界的角度,只要沒有悟道,那都是很正常、平常的。懂得幫助別人,又懂得回歸自心,才是修行人。你如果認為修福便是道,那就是不懂因果。福德和功德是不同的,莫把福德當成功德,莫把功德當成福德。



聞後思惟:你的內心真正改變了嗎?

閱讀 733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