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四, 26 八月 2021 15:25

暢談六祖壇經(750)有福無慧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佈施供養福無邊,心中三惡元來造。
  擬將修福欲滅罪,後世得福罪還在。

  上對下為「佈施」,下對上即「供養」。簡而言之,你願意付出,「福」報無量「無邊,」但可惜的是,「心中三惡元來造。」你不願意去改變你自己,你心中的貪嗔癡依然在。你雖然願意付出幫助這麼多人,但你這個人的想法、個性、欲望、嗔恨完全沒有改變,這是很可惜的。很多人常年住在道場,卻不知道、不見道。他去道場的目的,就是希望能見道、悟道,但連修福和修道都分不清。不知道的人是不可能見道的。一定要先知道,透過修道而見道。

  有福無慧,邊造福,也邊造罪。很多信徒都是這種人,白天去當志工,晚上貪、瞋、癡具足。你要修到什麼時候?你怎麼會被人家認同?最不認同的就是你的家人,外面的團體因為你肯付出而認同你。在外面,人家叫你掃廁所,你心甘情願去做,所以出門人家都叫你菩薩;回到家,家人就給你臉色。我講的是現實的人生,差不多都是如此。你不能這麼修!你應該做到:「別人肯定我,我願意付出;人家不肯定我,我也要默默地付出。」

  你若「擬將修福欲滅罪,」是了不可得的,因為「後世得福罪還在。」滅你的罪,需要智慧。你會問:「福不是可以抵罪嗎?為什麼沒有用?」福不是不可以抵罪,但福不可以抵道。假設在學校,學生被記大過,接著被記大功,那可以抵。為什麼六祖說後世得福罪還在呢?你會造罪,是因為你沒有智慧。所以,縱使你抵了罪之後,你還是會不斷造罪。沒有智慧的人,時時刻刻都在造罪。縱使你對別人好,亦是一種罪。為什麼?因為你對別人好,可能是壓力,可能是負擔。就像父母親對孩子都是好的,但是有時候做法是錯的,那還不是造罪?

  很多人都會犯這一個毛病,希望將功抵罪。將功抵罪不是佛法,而是世間法。佛法,罪是罪,功是功,不能抵。比如,你殺一個人,你又救一個人,因果是不會抵消的。你殺一個人,那個人跟你的關係就存在,你以後會透過各種因緣的方式來償還這樣的果報。你救一個人,也會透過各種因緣變化的關係,而得到這樣的善報。這個觀念跟世俗的觀念不太一樣。有很多修行人還妄加造罪,就是對因果誤解,他認為:「我現在做錯很多事情,等到哪一天真心懺悔,趕快再來彌補。」

  你也許會問:「師父,我過去已經做錯了,怎麼辦?」哪有什麼怎麼辦?時機成熟,你就受報。一棵椰子樹上有椰子,時機成熟,你走到椰子樹下,椰子就會掉下來。但是你不用傷心,椰子掉下來,砸到你的腦袋,你有可能被送到醫院。這時候,有護士小姐來照顧你,你獲得美人心,最後娶得護士小姐回家。果報就是很複雜,因為你有善有惡,故因緣就錯綜複雜。你把她娶回家之後,才發覺她跟地下錢莊借了一千萬,又代表你跟她的因緣扯不完。所以,你不要再牽線攀緣,攀來攀去。明白因緣的人,知道一件事情的發生是有原因的,所以要欣然地接受。


聞後思惟:如何真正滅罪呢?

閱讀 724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