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三, 01 九月 2021 14:42

暢談六祖壇經(757)道有專攻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 

 

  人要有志氣、勇氣。以後我去參訪時,若有人問我:「法師,你從哪裡來?」我一定告訴他:「我從曹溪來。」內行人聽到我如此回答,會愣一下:「這個人好像很有來歷,不然他怎麼會這麼講?」外行的人雖然聽不懂,也會愣一下。我並非故弄玄虛,我的意思是,我學的是曹溪的禪法,跟你講的禪是不同的。禪宗有很多支派,比如五家七派,但人們都很籠統地講:「我是學禪的。」你是學什麼禪呢?比如,你是參話頭,你就當對整個話頭禪很清楚;你學的是默照禪,你要對默照禪很清楚;假如你學的不是禪,而是天臺的止觀,你就說你是學天臺的。我學的既非臨濟,亦非曹洞,更非參話頭或默照,我學的就是曹溪的禪法。

  讀了《壇經》之後,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學曹溪的禪法,而是按照別的法門修。曹溪的禪法即頓教法門。聽到頓教,你們的內心世界都不敢接受,因為你們的內在沒有肯定自己。不肯定自己的人,絕對不會開悟。從社會的角度上來講,不肯定自己的人常常一事無成,他一定不可能成就。而且,不肯定自己的人,也不可能肯定別人。否定自己的人,在社會不能成功,進入修行也不能成道。如果你對你所學的東西不清楚,你對自己就更不會清楚。

  學道一定要有專攻。比如,你學凈土宗,你是依據什麼?有人依據五經一論;有人依據《彌陀經》或《無量壽經》;有人依據印光大師的書抄;有人依據弘一大師的要解;有人依據蓮池大師的書抄;有人依據主張禪淨雙修的憨山大師;還有人依據李柄南老居士或淨空老法師。你聽了很多,你對你的傳承不清楚就不好。你不需要什麼都懂,但你要對你的法很清楚。

  禪宗本來沒有方法,禪門以無門為門。後來有了話頭禪、默照禪,是因為後代的人根器不夠,祖師大德用他們的智慧開方便法門。《壇經》沒有方法,而人們的腦袋就一定要有方法,故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辦法懂。大家的腦袋都停留於一種狀態。比如,你聽一天的課,希望我告訴你什麼,好讓你回去慢慢修,這就是漸修。南投班的同學,一有機會碰到我,就想盡辦法希望我開課。我只是問他們:「開課的目的是什麼?」他們說:「師父,開課的目的是為了聽課。」我說:「我現在就講給你聽,你有什麼不懂就問。」沒有一個人受用的。

  為什麼你不能當下就懂呢?你為什麼遇到我不聽我講呢?這就是腦袋:「師父,你這樣跟我講,怎麼有可能這樣就講完呢?怎麼有可能這麼一講,我就懂呢?修行不是要慢慢來嗎?」六祖惠能千交待萬叮嚀:「一念惡即是地獄,一念善即是天堂。一念覺眾生即是佛,一念迷佛即是眾生。」他告訴你的只是迷悟之間。你過去迷,現在明白了,悟了不就好了嗎?你還想要怎麼樣?你為什麼要修行?因為你有煩惱。你煩惱怎麼來的?簡而言之,就是來自於你錯誤的觀念。「師父,我身體不好。」身體不好就身體不好;「師父,我很窮。」很窮就很窮;「師父,我沒有錢。」沒有錢就去賺錢;「師父,我長得很醜。」長得很醜才好修行;「師父,我什麼都沒有。」那才不用保管。你回答這些問題,其實都是錯誤的。煩惱的人,你聽他講話,他的觀念都是錯誤的,他沒有看到他什麼都有,只看到他什麼都沒有。他看到他沒有的,就增長他的煩惱、痛苦、自卑、不如意,所以他覺得很挫折,覺得人生很沒有用,沒有快樂可言:「活著幹嗎?」


聞後思惟:你是從哪一門入手的呢?

閱讀 490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