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曰:諸佛妙理,非關文字。
六祖大「師曰:諸佛妙理,非關文字。」我且先用一句話來談:「達磨西來一字無,全憑心意用功夫。」文字和語言就是心的展現,但是我們看到別人的展現,卻不明白他的心意。父母親明明對孩子好,這是父母親的展現,但是孩子卻不明白父母親的心意。同理可證,我們讀了佛經,卻不明白佛的心意。人跟人之間,平常在講話,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明白對方的心意呢?於是,常常會造成說者無心、聽者有意,此意即是會錯意。
講話可能會錯意,看書也可能會錯意,看佛經,你更容易會錯意,尤其是佛經中所講的空,或非有非無、非色非空、非常非無常等概念,很多人被繞得頭暈腦漲,不知道這些概念到底要表現什麼。假設你有機會看到《大般若經》,這一本經就常常用這樣的文字,幾乎整章都寫:非什麼非什麼非什麼,一百多個非什麼。你如果一句句解釋,也可以明白一個概念。請問,我們對一件事情可以舉多少個例子?假設我有一些話要講,我可以一直講下去,講一萬個,甚至更多。但是,重點在於,你不要執著我舉什麼例子,而是你要明白我想告訴你的是什麼。其實,《大般若經》常常用「非」字,它只不過是叫你不要執著而已。但是,它透過各種角度,告訴你:右邊不要執著,左邊不要執著;前面不要執著,後面不要執著;裡面不要執著,外面不要執著;現在不要執著,過去不要執著,未來不要執著,連不執著也不要執著,連成佛也不要執著……然而,這些講完了,並不代表你聽懂了。你會問:「連成佛也不要執著,那幹嘛成佛?」你想成佛是執著,那麼,你不想成佛也是執著。比如,假如你問一個人:「你為什麼要執著吃辣的呢?」他就可以反問你:「你為什麼執著不吃辣的呢?」這就是你不明白佛的意思。
無盡藏比丘尼的認知是,若六祖不識一個字,那麼他亦無法懂得串連起來的句子的意思,但事實上並非如此。比如,六祖可以反問無盡藏比丘尼一句話:「字你不是懂嗎?那整本串連起來,為什麼你卻看不懂呢?」同理,你去書店隨便買一本佛經,你每個字都看懂,然而連起來,你卻都不懂。奇怪!那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呢?
「諸佛妙理」講的是本體,但是本體沒有離開現象,現象沒有離開作用。現象、作用跟本體此三者,你都當去瞭解,缺一不可。有的人習禪,他看到六祖講的這一句話,果然就不看經典了,這樣的理解一定是錯的。六祖的意思是說,執著文字的人一定不明白妙理,但是「諸佛妙理」雖然「非關文字」,亦離不開文字,「文字」並沒有礙到「諸佛妙理」。有言道:「緣起不礙性空。」緣起即是現象,性空就是本體。「性空不礙緣起」,本體的空不會障礙到緣起的作用,這才叫不二。
聞後思惟:如何讀懂言外之意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