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日尋春不見春,芒鞋踏破嶺頭雲, 歸來偶把梅花嗅,春在枝頭已十分。
這首偈是無盡藏比丘尼開悟時講的,六祖也度化她開悟。「終日尋春不見春,」春天譬喻佛性、自性,一天到晚在尋找春天,即很認真、很精進修行,想要明心見性。問題是,你們有沒有終日尋春?你們終日尋什麼?你們只有每個月上課的那一天來尋春。說精進,你沒有別人那麼精進。你尋的東西太多了,你一會兒找那個,一會兒找那個,你有集中火力找一個東西嗎?從此處講,你的內心世界、志向、道心就不堅定,你一天到晚亂想。
有很多真正用功的人,尤其是想明心見性的人,一天到晚在參禪打坐,就是希望能開悟見性,這樣的人還是有。當然,古時候更多,與其說他們道心比較堅固,還不如說誘惑比較少。很晚睡的人,只要一個人到山上去,我看你會不會晚睡。很早你自然就會想睡,除了沒有事做,沒有電視看,就是氣氛很寧靜,讓你想睡覺。到山上,伸手不見五指,夜很黑,空氣很清爽,微風吹來,人就產生了睡意,就想早一點睡。這代表你是萬物,因為萬物是這個現象,你就不知不覺也變成這個現象。你的心不甘願,你一定要在這種狀態之下,才甘願比較早睡覺。否則,還有那麼好的連續劇沒有看,還有很多節目還沒有看,還有很多是非都沒有聊。在都市中,你怎麼甘願這麼早睡覺呢?
「春天」二字就是文字。你看我寫「春天」,你就看到春天嗎?你看過春天嗎?春天能講得出來嗎?我常講:請你認識自己。「自己」二字亦是文字。自己是什麼?「春天」二字不可以代表春天的本身,「自己」二字也無法代表你自己,甚至你的名字也不能代表你自己。「春天」二字,小學生就會寫;你學佛以來,就在學「自性」二字。如何瞭解春天?你可以去查字典:一年有四季,第一季叫春天;你也可以去查百科全書。這樣找資料,找得到春天嗎?很多人學佛不是這麼學嗎?比如,阿賴耶識是什麼,轉識成智是什麼,趕快去字典,你查一輩子也不知道它叫什麼。
如何瞭解春天?你具體地跟我講。假如你無法具體地講出春天,你如何去瞭解春天?當然你也無法具體地去瞭解自己,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如何瞭解。透過春天的解釋,越多的資料、資訊給你,你就會誤以為你越來越瞭解了。但是,那只是知識。你可以用一百個解釋來描述春天,你知識很淵博,但你還是不瞭解春天是什麼。有的人貌似明心見性,其實他是只在描述自性。
你在講春天,你有沒有看到你的心?即:你真的瞭解春天嗎?不瞭解,為什麼你還想要解釋呢?因為我逼你講話,你就不得已解釋給我聽。自性也是文字,佛性也是文字,那怎麼辦?現在外面下雨,請問,什麼是下雨?下雨就下雨?不對,你講這句話,你還是不懂下雨,你怎麼講都沒有意思。你要知道什麼是下雨,你出去不就好了嗎?你再怎麼解釋都沒有意思,縱使你講得很好聽都沒有用。你學佛也是犯這個毛病,你一直想要解釋它。
如何明心見性?不是從你文字一直探討,看什麼步驟的。你不是要瞭解你自己嗎?你就把你自己丟下去瞭解!這不是一些語言、文字能代表的。大多數學佛的人,就是不斷猜測、推理、描述、形容,但是他永遠不知道。諸佛妙理非關文字,文字的本身並非真理,但它可以來描述真理。故,文字就像手指頭,但它並不是月亮。有時候你描述真理,看起來就像證道的人,其實你只是盜版,你盜開悟的人的話騙外行人,你本身不是那種人,所以你根本不知道它是什麼。
聞後思惟:你有終日在尋春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