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21 九月 2021 11:12

暢談六祖壇經(791)用本無生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 

 

  聽吾偈曰:
  即心名慧  即佛乃定  定慧等持  意中清淨  悟此法門  由汝習性  用本無生 雙修是正

  「聽吾偈曰:」六祖又以偈來詮釋。《壇經》中,六祖常善用於一種模式來教導:不是用「心」即是用「性」,不是用「體」即是用「用」,不是用「定」即是用「慧」。

  「即心名慧」,六祖所講的心就是智慧。智慧是要展現出來的,智慧就是一種運用。「即佛乃定」,佛為本體。眾生皆有佛性,佛性就是你的空體。佛性本來就是如如不動的。故,佛性之定是大定,而非修來的。修來的定會消失,而佛性的定則本來就如此。

  「定慧等等」,「定慧」等持、「定慧」等學,即定、慧要同時具足,學習時要均衡。喜歡偏於定的人,比如喜歡打坐修定,或用念佛來修定,偏「定」為愚。但是如果喜歡思維,喜歡看經典、聽經聞法,這個叫偏慧,偏「慧」則狂。這就是沒有等持,不可以如此。如何才能夠「定慧」等持呢?我們要從「定」生起「慧」,接著從「慧」又回歸於「定」,如同水跟波,水波不是前後的問題,而是一體的。海浪就是波,海水就是水,海水跟海浪沒有誰前誰後,故定慧等持亦是此意。你們不可以說要先修定再修慧。比如,你每天專心誦一遍《壇經》,近乎五、六十分鐘的時間,即叫修定。誦完後,從頭開始閱讀思維,即叫修慧。《六祖壇經》,我奉勸你們先誦再閱讀。若是如《法華經》等的大本經,則可以每天誦一卷讀一卷、誦一卷讀一卷。當然,有時間的亦可以抄寫。

  定慧定持,自然可以達到「意中清淨」,即能見到「清淨」的自性。
「悟此」頓教「法門」,「由汝習性」,即要你們平常透過不斷熏習,來回歸本性。講得直接一點,你的本性本來就是如此,本來就具足了定和慧,本來就具足戒定慧。

  「用本無生」,此即慧也。你雖然在用,但是心中用過就放下;你幫助人,幫助過就好。何謂無生?所謂「無生」法忍,真的本來是無生,只是你不能體會。比如,有的人夢到他出生了,又夢到他死亡了;有的人在夢中來來去去;有的人夢到花開了,又花謝了。但是,夢醒之後,沒有生也沒有死。你不懂「無生」,比如,我丟一個東西上去叫生,它掉下來叫滅,你就會說:「有生有滅啊!師父,你再怎麼解釋我都聽不懂。」我再做個譬喻,假設我們是在夢中這樣丟,因為是夢,故本來沒有,故曰「無生」。比如,把電風扇打開,它就會搖了,明明就動來動去,如果我說電風扇本來就無生,你一定聽不懂。

  《金剛經》講得很清楚:「如來若來若去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」如來本來就沒有來去,如果你認為如來有來有去,就不能明白如來。講得更具體一點,大家明白本體是「無生」,卻不明白作「用」也是「無生」。「體」無生,「用」」當然是「無生」,所以諸佛菩薩哪有說他在度眾生那件事!以本質來講,他真的是如此,只是你看不明白。我們在夢中看菩薩在度我們,我們在夢中被菩薩度。
定慧「雙修」,這樣才「是正」確的。

  這首偈,六祖重新作說明:心和佛是同樣那顆心,定和慧是同時的,是不可以分開的。自己的自性,長久以來其實就具足了定慧。遇到所有的境界,所有的因緣,你要生起妙用,但是用過就應該放下。

聞後思惟:你能夠體悟何為在夢幻的世界中認真生活嗎?

 

閱讀 1130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