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21 九月 2021 15:03

暢談六祖壇經(794)心中傲慢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 

 

  師訶曰:禮不投地,何如不禮,汝心中必有一物,蘊習何事耶?

  六祖大「師訶」法達「曰:」你「禮」拜,頭「不投」至於「地,何如不禮」拜「,」他的斥喝是有把握的。你要做一件事情就要好好做,誠心誠意地做。否則你可以不做,也沒有人強迫你。比如,如果你看不起六祖,你可以不來。一般人做事情,內心充滿了矛盾:他想來,又不想盡禮;不來,又覺得有所損失。

  修行人並非不可以罵人。你不要以為罵你的人沒有修行,或不會罵人的人就是有修行的人。但是,最好不要亂罵人,你要有把握才能罵人。如果你罵一個人,他會醒,你才罵他;你打他,他會醒,你才打他。如果你罵一個人,他會氣一輩子,你就不要罵他。比如,《三十六計》中,有一計叫激將法,但大部分人都不可以激將,因為他們都是沒有志氣的人。一般人,你說他差勁,他就差勁給你看;你說他壞,他就壞給你看;你說他墮落,他就墮落給你看。人真是劣根性很重。很少有人說:「你說我差勁,你看錯我了,我證明給你看。」

  六祖一眼就看穿法達的內心世界,於是問他:「汝心中必有一物,蘊習何事耶?」你會這麼傲慢,你心中必然有什麼值得你傲慢。「蘊習」即:你過去到現在用功很深,你是有修行的。六祖直接點出法達的問題。一個人越專業,一般就越自負。譬如,如果他是教授,他要向法師頂禮很困難,因為教授這個頭銜讓他自負。如果他是哲學系的教授,甚至是哲學系的系主任,那就更自負。你可能在某方面有你的專長或頭銜,但它會不會變成你傲慢的原因呢?你要去察覺。要降伏這個傲慢很困難。

  你們想學佛,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禮敬三寶。凡是學佛之人,叫他頂禮佛像都沒有什麼問題。但對於一般的出家人,很多人都因人而異,因為他們有一種謬論:「我不是不恭敬,而是他不值得我恭敬。」你對一個出家人恭敬,是恭敬三寶,而非恭敬某某法師,跟他的道德情操和修為無關。何為三寶呢?佛寶即發現真理的;法寶即指引真理的;僧寶即弘揚真理的。此三者都跟真理有關。你來學佛就是要瞭解真理,你對真理不恭敬,你一定不會瞭解真理。你當先決定你的態度,再決定你的悟性,之後再決定你的力行。

  我們人之所以會這麼傲慢,就是潛意識害怕別人看不起我們,所以我們就先看不起別人。這是內心世界一種防衛機制,是一種很快的反射動作,就好像一觸電,手就會直接反射回來。這種自我防衛的能力是很強烈的,但你都一直沒有看到,久了它就成為一種習氣和慣性。當別人看到你時,他說不定一開始沒有任何意思,但你卻有很多概念。比如,人家問你:「你讀什麼學校的?」或:「你在哪裡高就?」或:「你做什麼事業?」可能你就會防衛。人家沒有什麼意思,但你的內在就是害怕有人瞧不起你。於是你會說謊,你並非要騙人,而只是要維護你的自尊而已。你想修行,就要看到你的內在,否則你修行是不會力得的。

  只要還未證悟四果阿羅漢,每個人都有傲慢的心,不管是誰。修行修這麼久,初果、二果、三果這樣的聖人,我慢的心還存在。一個人之所以有傲慢,是因為有「我」的存在,故把傲慢和「我」合起來叫我慢。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深藏一個「我」的存在,這讓我們不能開悟。

  關鍵在於:你什麼時候把「我」拿掉,你才會開悟。你們希望給你們時間,想慢慢改,也就是不會改。一條毒蛇抓在手上還慢慢放?你們當馬上把它丟掉了。弘揚真理的方式即:你本身是真理的化身。你覺得好難,那是一種概念。你想慢慢來,你的苦就依然存在。你當一刀兩斷。消除「我」最快的方式是讓別人磨,別人都是你的教授師,教你早一點證悟到「諸法無我」。沒有悟空就不能悟到無我,因為無我才能悟到空,故《阿含經》講「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」,空和無我是相互的關係。

聞後思惟:你能時時察覺到你的傲慢之心嗎?

 

閱讀 689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