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28 九月 2021 19:30

暢談六祖壇經(801)精進用功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 

 

  複說偈曰:汝今名法達,勤誦未休歇。

  我千說萬說,就是希望你這一輩子能夠了悟。悟了,你才有希望。否則,一般的人就走另一條路:往生極樂世界。我告訴你:「你非凡夫。」你卻不相信:「我明明就是凡夫。」「明明」下去,就是三大阿僧祇劫,甚至三大阿僧祇劫的N次方,因為觀念沒有改變,你一定是不會成佛的。當你一悟到之後,成不成佛放一邊,自不自在你自己享受就好了。所以,南泉的弟子問他往生之後會去哪裡,他說他要去當水牛。這並非說他一定投胎當水牛,而是任何因緣的展現都對他無礙。縱使投胎當牛,他也是一頭開悟的牛。

  如果你認為生病是痛苦的,你一定會痛苦。套一個公式:「生病,非生病。」你能體悟生病不是生病嗎?甚至:你能夠享受生病嗎?若能,你就不會因為生病而不來上課,就像有的人打點滴還去買樂透一樣。你買十張樂透,哪一張可以放棄不要兌呢?不能放棄,因為有可能任何一張就會中。同理可證,你們來上課,哪一節課會開悟?可能每一節都有機會。

  請將你的概念拿掉。你的概念不是概念,所以你不要停留在一個概念。你要把握當下,每節課你都要來。但是,你來了之後,卻只想抄筆記回家慢慢思維。作為師父,你抄筆記我肯定你,但問題是你不會開悟。我只是要你領悟而已,我講的話都不是話,那你幹嗎記那些話?

  要通達佛法,有一個竅門:你在佛經中讀的任何文字資料,比如,你看到五百羅漢,那就是資料。你的腦袋不要讀到五百羅漢,就想到有五百個羅漢。三大阿僧祇劫和佛放光亦複如是。你讀佛法,每個概念都是講你的心,你這樣讀,你才有機會通達佛法。五百羅漢:照見了五蘊,你不就是阿羅漢嗎?三大阿僧祇劫不就是貪嗔癡嗎?佛眉間放光不就是你的智慧嗎?菩薩從地面上浮出來,不是從自性展現嗎?地就是自性。菩薩從地面上浮出空中,又停留在空中,不就是空有不離嗎?
不管你讀的是哪一部經,《地藏經》也好,《彌陀經》也一樣,你只要能消歸自性,回歸你的心,你才有機會通達佛法。否則,你佛法讀越多,你的矛盾就會越多,你會在名相裡打轉,直到最後暈頭轉向。悟不悟是重點,而非讀多少。如果你還不瞭解,你就讀《六祖壇經》,它是直接講道理。《法華經》則不太好讀,好像佛教傳奇故事。

  六祖「複說偈」讚歎法達「曰:汝今名法達,勤誦」《法華經》「未休歇。」如果你不用功,當然就不必說。所謂很用功修行,就好像有的人很用功持誦佛號,有的人很用功持誦咒語或經典,這都一樣。但是,用功的關鍵在於悟不悟,你不要想你所做的有何功德和福報,修行不是為了一點點小福報。就像做事業的人要的是家財萬貫,而非要一支棒棒糖,他不以少為足。用功時確實要專注在用功的法門,但當你用功很久,比如一年、兩年、三年還是沒有消息,你就要請教善知識。
法達用功了十年,誦了三千部,之所以來找六祖,就是有瓶頸。他很精進,從未懈怠、間斷,持續一天誦一部《法華經》,誦了三千部,為什麼沒有開悟呢?你沒有修行不悟很正常,你不用感到氣餒。就像一個人從樂透第一期開始,每次都買一百張,買了十年,一張都沒有中,他就會很氣餒。但你從來沒有買樂透,你不中,你連氣餒都沒有資格。比如,電視有很多選秀節目,你連報名參加比賽都沒有做,你氣餒什麼?如果你是那樣的人,我們就不用說,等你進來之後我們才說。沒有進來之前,在門外好好做人。

聞後思惟:什麼才是真正的精進?

閱讀 482 次數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