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誦但循聲 明心號菩薩
汝今有緣故 吾今為汝說
但信佛無言 蓮花從口發
「空誦但循聲」:你一直誦、念、持,但是卻不懂得經義,你知道你在做什麼嗎?如果你說:「我希望透過這樣能開悟。」請問,是誰在誦經?是誰在念佛?又是誰在持咒呢?你若答不出來,你怎麼會悟呢?你對佛法並沒有正知正見。
「明心號菩薩」:你誦《法華經》要懂佛心,要明白你的心,明白佛心和自心才叫「菩薩」。為什麼這麼講?因為《法華經》是為菩薩講的。你不可以這樣盲目地誦經典,而是要去明白你誦的這本經真正的意思。其實,所有的經典不外乎要告訴你你的心而已。「明心」就等於你真正地瞭解這部經,這時候你才是一位真正的菩薩。菩薩即能夠自覺又覺他,你懂了才能夠教人,你自立才能夠立人,學佛自己都沒有受益,你怎麼鼓勵別人來學佛呢?
「汝今有緣故 吾今為汝說」:一,你跟《法華經》有緣;二,法達跟六祖有緣。天雨雖大,不淋無根之草;佛門雖廣,不度無緣之人。如果你跟我沒有緣,我怎麼能度你呢?如果我們講話不投機,我怎麼能度你呢?
「但信佛無言」:佛講經四十九年沒有講一個字,講的就是道本無言。本體本來是無言、無形、無相的,不可以以言語形容。若是說它是什麼,都是妄。常言道:「越描越黑。」本體不可以描述,所以才越描越黑。
「蓮華從口發」:如果你真的明白這個概念,你才能夠真正明白《妙法蓮華經》到底在講什麼。所以,你要聽聽不到的聲音,你要看看不到的世界。大家看到的都很膚淺、很表面,都是假相。
沒有讀過《法華經》的人,不知道六祖大師到底在講什麼,對法達的這個公案印象也不會深刻。你至少要看序品和方便品,你回頭再來看這個公案才會有感觸。
《金剛經》的第一段經文:「如是我聞,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幾孤獨園,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。爾時,世尊食時,著衣持缽,入舍衛大城乞食。於其城中,次第乞已,還至本處。飯食訖,收衣缽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」講的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日常生活:佛的作息很正常,他並沒有講什麼高深的道理。這一段,釋迦牟尼佛並沒有開口先說佛法。此時,只有一個人看得懂:「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合掌恭敬而白佛言:稀有!世尊!」所謂稀有,就是須菩提看到世尊把妙法已經盡在無言中展現出來了。
「爾時,世尊食時」就是:該吃飯了;「著衣持缽」:穿衣服要去上班;「入舍衛大城乞食。於其城中,次第乞已,」:上班的過程;「還至本處」:下班了;「飯食訖,」:他的飯吃完了;「收衣缽」:自己的缽自己洗;「洗足已」:洗腳準備就寢。這跟你們每天去上班的情形是一樣的。
聞後思惟:你能看懂無言的真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