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理盡在無言中,說出來就不是真理。真正的佛法就是還沒有開口,這叫究竟了義,又叫一乘佛法。禪宗談的只有一乘,整本《六祖壇經》你不會看到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也不會看到有什麼次第,因為真正要告訴你的只有那一個東西。
《法華經》曰:「無二亦無三,只有一佛乘」。《法華經》的序品看懂,你就懂了。就像《金剛經》的第一段看懂,你就懂了。你們都看得懂《法華經》的故事,但你們會覺得很納悶:「我怎麼看都覺得沒有什麼!」我以前一直下不了決心上《法華經》,因為總是覺得《法華經》沒有講高深的道理,那是因為我看不懂。我看了好幾遍,也耽擱了好幾年,到最後才決定講這一部經。
《法華經》中說:「是法不可示,言辭相寂滅。」簡而言之,即是:真理叫我怎麼說呢?比如,我根本沒有辦法說出這盆蘭花的真理,但它是真理。你看得懂,我就恭喜你!這叫第一義諦,叫最究竟了義,叫一乘法,也是禪宗所講的。只要我開口為你解釋花為什麼不是花,是名為花,就像《金剛經》後面開始解釋,那就不是了義。為什麼不可以說呢?因為我說它是什麼都不對。如果我說:「你有看到它緣起性空嗎?」「緣起性空」這個名詞只是引導你邁向真理,也就是法寶。你不要抓著那個法不放。
「言辭相寂滅」:其實你要聽到的不是我講什麼,而是你要能直接去觀察、領悟到。就像魏晉南北朝有一位很有名的在家居士,他叫傅大士,梁武帝請他去講《金剛經》,他上臺揮了一下就下去了。梁武帝不太明白,志公禪師說:「你不是要請他講《金剛經》無上的妙法嗎?」
你們上課的人都一直期待別人講給你們聽,這樣你們不會悟,你沒有辦法直接了當活在當下。比如,天上有白雲,你叫我講白雲,我怎麼講?地上有流水,你叫我講流水,我怎麼講?我只能跟你講:「把頭抬起來看天上的白雲,把心淨下來,靜靜聆聽潺潺的水聲。」因為我沒有辦法告訴你什麼是白雲、什麼是流水,因為根本沒有白雲和流水,但因為緣起的現象,故假名白雲、假名流水。白雲什麼都不是,流水什麼都不是,所以:白雲非白雲,是名白雲;流水非流水,是名流水。
我奉勸各位,《金剛經》的三段式你不要這麼急把它讀完,你只要讀到第二句就好,先把「凡夫非凡夫」這一段弄懂,這樣你就是阿羅漢。在天臺的理論,這叫空觀;懂了,你才去瞭解「是名凡夫」,這叫假觀;三句都懂了,就叫中觀。比如,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,就是標準的凡夫,看到花就說花,看到水就說水,就是活在一個概念當中。你有幸來接觸無上的妙法,如果你講話、思維還是跟沒有學佛的人一樣,你不是辜負你自己嗎?
悟不悟先擺一邊,你先看到你自己:你學佛前跟學佛後是否一樣?當你透過學佛,生起觀照之後,你看山已經跟你之前看山的觀念不一樣,你今後看水已經跟你以前看的水不一樣,這叫「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。」雖然你還未達到最究竟,但你已經跟一般人看法不一樣了。
聞後思惟:你能直接去觀察一切現象、境界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