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念此經,以何為宗?達曰:學人根性暗鈍,從來但依文誦念,豈知宗趣?師
曰:吾不識文字,汝試取經誦之一遍,吾當為汝解說。法達即高聲念經,至方便品
。六祖問法達:「汝念此經,以何為宗」旨「?」法「達曰:學人根性暗鈍,從來但依文誦念,豈知宗趣?」被這樣一問,法達講不出來,他的意思就是:「我只會誦經而已,哪裡知道什麼宗旨。」這就是問題之所在。你們誦《金剛經》,《金剛經》以什麼為宗?你不知道它的宗趣,不知道它的根本思想在談什麼。這就看出來你在學東西很盲目,不明白。你當弄清楚後再學,在讀經典之前,你還是要先請問內行人。比如,你喜歡讀般若經典,或你喜歡讀唯識,那我就會告訴你應該讀哪幾本。
連法達這麼用功、精進的人,都不知道自己在誦什麼。其實並非只有法達,很多人都如此。有的人很喜歡讀書,但是他永遠只是把讀書當成興趣,很多人喜歡臨睡前看書,卻不知道書的宗旨是什麼。滿屋子滿書櫃都是書,那些書就是他的安眠藥,他還很高興,以為他博學多聞。現今的讀書人和古代的讀書人內涵不太一樣了。你讀《六祖壇經》,這部經就是叫你好好認識你自己而已。
六祖大「師曰:吾不識文字,汝試取經誦之一遍,吾當為汝解說。」《壇經》許多處,六祖都說他不識字,但有人考據六祖識字。不要掉入爭辯或考據,就像胡適先生考據《六祖壇經》非六祖所說,胡適先生這樣考據是沒有意義的。他識不識字不是我關心的重點,我比較關心六祖講什麼。這段話,可以證明不是那本經寫什麼的問題,而是心的問題。六祖是心打開的人,故法達一念那本經,他就能知道是什麼意思。心未大徹大悟的人沒有這個能耐。
「法達即高聲念經,至方便品。」六祖慈悲,叫法達念給他聽。以六祖的程度,不需要全部聽完。《法華經》總共有二十八品,方便品為第二品,誦完大概要一個小時。「方便品」講的是,佛從定中出定後,告訴舍利弗:「諸佛的智慧唯有佛才能知道,一般人是不能瞭解的。」舍利弗要問他,佛阻止他三次,跟他說:「你不要問。」。三次之後,既然弟子請法這麼懇切,佛就不得不開示了。佛講出所有的諸佛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什麼。
六祖大「師曰:止!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,」你知道你來到這個世間的目的是什麼嗎?你們內心可以有不同的答案,把你們蘊藏於內在真正的想法講出來,這樣才可以真實地看到你們內心世界的迷惑。但是,你們都不太願意講出來。比如:「師父,我是來這個世間受苦的。」「師父,我是來這個世間騙錢的。」你都不敢這樣講。甚至,有人說:「上帝把我帶來地球,我有什麼辦法?」坦白地說,你不是來結婚的,不是來生孩子的,不是來賺錢的,也不是來受苦的。《法華經》談的,就是佛來到這個世間的目的是什麼。你沒有看《法華經》就不知道這個答案,因為其它經並沒有談及。佛來這個世間,不是來當太子,也不是當國王,也不是要來讓你拜的,他也不是你的護身符。
聞後思惟:《六祖壇經》的宗趣是什麼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