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祖所講的「正心」即頓悟,即無心、無念。無心即沒有一切心;無念即沒有一切雜念;無即沒有一切分別對待。一個人的內在沒有一切分別對待的心,他當然就能生起智慧,故「常生智慧」。你要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心,這有深和淺的問題。你沒有能力看到真心,你所講的觀心是在觀妄心,但妄心不是沒有作用,你的妄心你可以看到善惡,你起善念、惡念,這是淺的,你當看到自己。你能止惡行善就是一種智慧,否則就是一種愚癡。但是,這樣你仍然無法開悟。
「只管打坐」的意思並不管你的心在想什麼,你完全不必管妄心,也不必管起善念、惡念。你不管它的好處在於,時間久了,它就漸漸沒有吸引力了。你千萬不要跟你的妄心對抗,很多人一輩子都被自己的心打敗,那個心即妄心。你打不過你的妄心,你不要正面挑戰它,你一定會被它打敗的。一般人把妄心當成自己,這是不對的,要去打敗妄心也是不對的,因為那只是以卵擊石。
妄心已經修很久了,修到功夫像牛魔王,它用一根寒毛就可以把你踏死。你不要去理你的妄心,你只要不理它就好。比如,有時候你開車也好,騎摩托車也罷,你開到山上或鄉間小路,小狗就跑出來「汪汪汪」叫。其實那只小狗對你叫,並沒有意思,那只小狗就是無端起知見,它也不知道它在吠什麼。你會不會停下車來,給它吠回去?或是停下來,拿石頭丟它?你若是蹲下來,好像要揍它,它就進一下又退一下,和你一直僵持在那裡。你幹嗎要跟它對治呢?它吠你,其實很正常;你起妄心也正常。你的車子只要一直開過去就好了,它就沒有辦法,你開到十公里處,它不會繼續吠你。你越理它,就越兩敗俱傷。不理它之後,妄心漸漸就沒有力量了,到有一天,它完全沒有力量時,那個「不思善、不思惡,明上座本來面目」就出現了。你在生活中看到這些現象,要好好用,有一天就自然能明白真和妄,這樣即是「開佛知見」。
我們學佛,耳濡目染,經過一段時間也應該要漸漸改變,就像衣櫥放進樟腦丸,味道應該很重了。那天,我跟一位法師聊天,他談他自己,有一段挺好玩的。他說他以前晚上做夢,夢到被鬼追。有一次,夢醒,他想他學佛學這麼久,而且也出家了,不是常常在超度鬼嗎?為什麼常常又被鬼追呢?他越想越不甘願,他說:「好,下次我只要做夢夢到被鬼追,我就看我怎麼樣。」結果那一天晚上他又做夢,夢到被鬼追,他還是習慣動作,跑給他追,追到一半,因為他白天提起過這樣的思維,他夢中也有這樣的正念,他便問自己:「是啊,我為什麼跑給他追?」所以他回過頭問鬼:「你追我幹嗎?」鬼看他回頭,就跑了,但他沒有告訴他答案,所以從今以後換成他追鬼了。這不是開玩笑的話。
你的知見若漸漸能深入,包括你在做夢,你都還是會提起。你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,譬如你在夢中遇到不好的事,你有時候也會念阿彌陀佛、觀世音。問題是,這樣的知見還不夠,你還不明白真理,你只會在遇到困難時才臨時抱佛腳。不要抱佛腳,要抱你自己的心。你看你自己,你的觀念真正有進入你的內在嗎?如果有,你做夢也會漸漸知道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。
聞後思惟:如何不再怕自己的妄心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