涅盤:涅本身即不生,盤即不滅,涅盤即不生不滅。你會產生一個很強大的衝擊:「從無常的角度,明明就是有生有滅,為什麼到涅盤是不生不滅?」這兩個概念對你而言,似乎又是衝突。有生,生即無生;有滅,滅即無滅。當處生起,隨處滅盡,亦即:它整個的過程,從頭至尾,無論哪一個階段,本質都是空。之所以從外面講,是因為能理解的,你先去理解;你不要耽誤自己,不能理解的先放一邊,把真正能理解的先去做。涅盤即是解脫,按照佛所講的真理,如果願意這樣去做,每個人都能解脫。佛法是可以實踐的,它不是理論的,不是一般哲學談的理論,它是可以通過實踐而證明的。
有同學問我:「到這裡就解脫了,為什麼會再繞到苦呢?」因為,前面那個苦是你自己的苦,後面的苦是眾生的苦。當你真正解脫了,熄滅貪、嗔癡了,你就應該去救度一切眾生,這就是大乘、菩薩道的思想。
佛法並沒有所謂的開始,談「無始」,勉強以世間法的角度,我們從一開始到結束,整個的過程本來就是畢竟空寂的。但是,我建議,你學佛法,不懂的部份不要裝懂。但是,你覺得懂的部分,你真的懂了嗎?也不一定。你一定要反問你自己,從各種角度來考你自己。譬如,到底是有來有去,還是無來無去,還是有來無去,還是有去無來,到底是有還是沒有?針對一個問題,你要如此來考自己。譬如,究竟是無常,還是常?世尊最初先講無常,後來才講常,是針對不同根器的人講的話嗎?還是無常和常根本就不實在?你自己針對一個概念,很尖銳地問自己,看自己是否答得出來。你要學,你真的弄懂一個概念,其它你都會懂。你若要一個一個弄懂也不妨,但是你一定不可以欺騙自己,你要好好思維。有的人聽了一輩子的佛法還是不懂,因為他從來都不懂得思維,他永遠停留在似懂非懂——即為不懂。
我們接著再談「心」。整本《壇經》都在談「心」,一開始,五祖就開示: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。」接著後面又談到:「識自本心,見自本性。」你也可以問我:「你這裡寫心,為什麼沒有再寫個性呢?」對於迷的人,性和心是不一致的;悟的人,心和性是一致的,那叫一如。譬如,我們雖然還沒有悟,但是我們也有佛性。故,六祖分明就告訴你:「菩提自性,本來清凈。」而你的心就是不清凈,故你的心和性不一致。《金剛經》曰:「應無所住而生而心。」悟的人,他的「心」自然是清凈的心,是從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,故曰即心即佛、即佛即心。最真誠的心,又叫真心,在佛法中又叫真如。
這是你的心,你的心創造了這一切。你的心有多大?真的是不可思議,根本沒有辦法評估。所以,你千萬不要去限制你的心。問題是,你的心辦不到。但是,這些東西卻是可以讓你看到的。我要談的就是:你認識你的這顆心嗎?當你完全認識你的這顆心,你就可以確認這些是怎麼來的:「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」
再來,當你認識你的心之後,縱使你走入萬人之巷,你的心就如同入無人之境。即:無論你遇到什麼境界,你處在任何狀態,你的內心還是平靜的。我們就是不瞭解「心」。譬如,是有個心,還是沒有個心?是因為境界才有心,還是境界消失了就沒有心呢?又,什麼是真心?什麼是妄心?為什麼一顆心會從八識的角度來解釋呢?我是針對你講的,所以你要用你的程度自己去突破。有時候,你不需要聽別人,因為別人的病跟你的病不一樣。
聞後思惟:你是否真的徹底弄明白了一個佛法的概念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