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四, 28 十月 2021 15:30

暢談六祖壇經(844)超越苦樂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  你不明白,真正的快樂就是超越苦、樂。你要知道假的,不要把它當成真的。真的還需要說嗎?就像一個人只要知道緣起,就一定能夠領悟到性空。這些現象都是你虛妄的心所創造的。你的心創造了你人生種種的悲歡離合、成敗興衰、喜怒哀樂,不管你多麼幸福、幸運,如果這顆心是虛妄的,所創造的也必然是虛妄的,所以才說緣起性空。

  上圖的這顆心不是指虛妄的心,這叫真心,即《壇經》中所說的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。」真心是真的,你不要把它當成假的。大乘的佛法講到最後一定會講這個,但是原始佛教不見得會這麼講。為什麼說它是真的呢?我們說輪迴也好,投胎也好,指的不是這個身體。身體怎麼投胎、輪迴,死了到火葬場燒一燒,就是一堆顆粒,最後塵歸塵、土歸土,跟樹被燒差不多。即使高僧大德有舍利,舍利也會化為灰燼。

  佛說我們會生死相繼,這指的就是心。在唯識中,講的就是七、八意識。生死相繼的心是妄心,你不要以為是真心。妄心是怎麼來的?你不能講:「妄心從真心來的。」妄心是從無明而來的。你不可以問:「無明是從哪裡來的?」所謂無明,就是莫名其妙,即六祖所言之「無端起知見」。你不要把無明推理成從真心跑出來的,否則這顆心還不是虛妄的?不可以說它從哪裡來,佛教不說第一因,故曰無始無明,無始即沒有開始。

  舉個例子,我問同學:「你是好命還是歹命?」他馬上就起個無明,說:「歹命。」這個「歹命」是怎麼來的?是根據他的存款,是根據他朋友的多寡,還是根據他身體健康的程度?這不是自找麻煩嗎?這就叫一念無明。如果你知道根本就沒有無明,你就是一個覺悟的人。《心經》曰:「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。」它根本就不是真實,就是因為你自己一念無明,即你對真相不明白。當你明白真相了,就稱為明或覺。

  因為你無明,所以創造了這一切。當你覺醒之後,你看這個世間就完全不一樣了。你能活在這一顆真心之中嗎?你能活在這一顆清清凈淨的心之中嗎?你若能,就是你能貫穿「這些緣起的現象都是虛幻的」,你自然就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就不再執著現象界的一切。

 你不應該執著你的身心。你休想讓你的身心調到最好的狀態,這不是佛法,而是世間法。比如,林書豪明天要參加籃球比賽,記者問他:「你對這場比賽有沒有信心?」說不定他會回答:「我這幾天已經將我的身心調整到了最好的狀態。」

  多人學佛會掉入這樣的陷阱:現在身體不舒服,想透過學佛,讓身體健康;現在心不平靜,想透過學佛,讓自己的心平靜。你會問我:「師父,你不是講過,我們要讓自己的心平靜嗎?」我所講的平靜跟你講的平靜是不同的。世間法是相對的概念,世間人的腦袋就是這麼想的。世間法雖然不是真理,但它卻是善法。比如,這個人惡,我們希望他止惡行善;處於逆境時,我們希望突破逆境,達到順境;我們的心很煩、很亂、很躁動,希望透過什麼方式讓自己的心靜下來;我們現在很苦,希望透過什麼方式讓自己離苦得樂。離苦得樂之說是方便說,並非真實意。一般人的人生就是活在這種概念。但是,這樣的概念解決不了問題,因為你人生的狀態並非如此,你休想如此。你人生的狀態是上上下下,在下面時你會很痛苦,但偶爾跑到上面時,又是曇花一現,又很短暫,所以反而讓你更痛苦。苦上加苦,沒完沒了,這就是世間法。

聞後思惟:如何才能不執著你的身心?

閱讀 561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