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心是很抽象的,我用圖來具體跟各位說明:
我們的心就是第一個圖:雜亂無章。學佛那麼久了,你的心依舊蠅如此,你就白學了。心的狀態,你是否改變了呢?你不知道你在想什麼,因為你明明知道不該做,你也去做;你明明知道該往右邊,你偏偏往左邊。你應該更靜下來看看你的心:你的心有善念,但絕大部分都是惡念。
你以為只要是不害人就好,但是,你在害你自己。你知道為什麼不能自殺嗎?因為不可以殺佛,自殺就等於殺佛。同理,只要你的念頭傷害自己就是不對,傷害別人當然更不對。你有什麼念頭在傷害你自己?比如:「天氣這麼冷,多睡一下。」這是惡念,既是放逸,也是懈怠。你說:「這不要緊。」那都是你自己說的。你太不瞭解自己在想什麼,不瞭解這個念頭正在傷害你自己,你總是覺得無傷大雅。
心靜下來時,你會清楚地看到你的惡念多於善念。問題是,你只停留在看到,卻還沒有改過。比如,很多人告訴我:「師父,我知道我有很多缺點。」或:「師父,我知道我很自卑。」這麼說的人,不一定能改過。你看到自己所有的不善念頭,或看到二十六個煩惱,這是不簡單的。看不到,就連改都沒有機會改。就像你洗一件髒衣服,你不知道哪裡滴到墨水,你怎麼洗?
你平常會去看自己的心嗎?你當先從靜態的練習。有人不習慣看他的心,因為他習慣看外面或看經典。比如,靜坐時,最常發生的兩種情況就是散亂和昏沉,即你不是胡思亂想就是昏昏欲睡。你偶爾看到你的心,也是看得很粗淺,偶爾看到一個惡念,之後你又昏沉了。你睡醒了又起來看,偶爾又看到第二個惡念,之後又散亂了。
靜坐當思己過,你首先要自我反省。但問題是,你一般都不是反省你的惡念。譬如,你晚上靜坐自我反省:「今天坐早鐵時,看到老人家居然占著位子也不讓座,我應該自我反省。」或:「今天師父講課,我卻打瞌睡,真是不好意思。」或:「下課後,同學在談佛法,結果談到面紅耳赤,這也不太對。」一般人自我反省都是在反省事情。不是這件事情讓你痛苦,而是你的心。
很多人找我談的都是事。譬如:如何把小孩子教好?如何把先生管好?如何把妻子調禦好?都希望我講個方法讓對方改變。全世界的人看事情都差不多。不是那件事,是你的心。講得更確實一些,幸福的人也有苦,快樂的人也有苦,覺悟的人也有苦,菩薩也有苦。你聽了,可能會懷疑:「師父,你是不是講錯了?覺悟不就沒有苦了嗎?」菩薩還有苦,是因為眾生難度。以現象而言,它是一個普遍的現象。問題是,你如何不苦而解脫呢?它的關鍵就在幾個字:你對這件事情的認知。比如:「我的孩子不聽我的話,我很苦。」是你對這件事情的認知讓你很苦,你一定要從你的認知上去解決,而非從那件事去解決。
如果你覺得凡事要從那件事情去解決,你一定是苦不堪言,不管你是誰都一樣,因為佛已經明確告訴你「求不得苦」,不可能都合你意。但是,大家學佛掉入一個陷阱:孩子不聽話,學完佛之後,孩子就會聽話;太太對我不好,學完佛之後,她就會對我好;先生不回家吃晚飯,學完佛之後,他就會回家吃晚飯;我以前身體不好,學完佛之後壯得像牛。這種信是迷信,你很誠心誠意拜觀世音菩薩、地藏王菩薩,結果不如你的意,你就不信了。
聞後思惟:發生事情時,你能看到你的心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