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」,指的就是事。事是擺不平的,要擺平的是你的心。我不跟你談事,我只跟你談你的心,因為我改變不了你的事,更改變不了你身邊的人。就連我的學生,我都沒有辦法改變。你來問我問題,希望能改變你的事,你不應該這樣問。
當你的心變了,事也會變。即,當你變了,你身邊的事也會變了。舉一個實例,有的人不是佛教徒,當然對出家人不瞭解。有一次,我站在學苑門口,有一個人坐電梯不小心坐到了七樓。電梯打開,他看到我,就很直接地講:「你們出家人都不去賺錢。」這個問題,我相信很多學佛的人都會回答,跟他解釋說這個觀念是錯誤的。當別人誤會你時,你通常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向他解釋。但是,我完全不講話,不解釋,因為那只是他的看法而已。我只跟他講:「我剛好在泡茶。來,進來坐,喝喝茶。」他就跟我進講堂裡坐。
我們邀請別人,身口意是要同時的。坐了之後,我泡茶請他喝,很真誠地關心他。聊個十幾分鐘,他覺得:「這個師父不太一樣。」再聊個半個小時之後,他開始有點不好意思了,他對我說:「師父,我剛好講那句話不好意思。」我為什麼要跟他解釋這件事呢?沒有必要。他的想法有錯嗎?他的想法符合因緣條件,他的因緣就是如此。除非他有接觸佛法,否則你不可以怪他。你以後可以這樣處理事情嗎?你的家人誤會你,你可以不解釋,透過這種方式化解嗎?你要把握住竅門。
你要尊重每個人的想法。譬如,你家人有四個人。我送你一句成語:離心離德,同床異夢。你說:「師父,你怎麼破壞家庭?為什麼挑撥離間?」你們家四個人到底是誰要聽誰的?四個人都妄想別人聽自己的,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。首先受害的就是那個人,接著漸漸受害的就是其他三個人。你為什麼要別人聽你的?這是個很奇怪的觀念,但你們總是覺得理所當然:當子女的一定要聽父母的,當太太的一定要聽先生的,當學生的一定要聽老師的。每個人的腦袋都覺得他的想法是正確的,所以他想告訴你,他又找一個光明堂皇的理由,他的內心世界用這個很不實在的東西來欺騙自己:「我是為你好的,所以我可以說你、念你、管你。總之,你一定都得聽我的。」
全世界假如有六十幾億人口,就代表有六十幾億的想法,請你尊重每個人的想法。你若認同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,你為什麼還想改變別人呢?你會馬上反駁:「師父,他的想法是錯誤,難道要放任他去嗎?難道孩子走偏了,不可以跟他講嗎?」孩子走偏了,父母一定是走正嗎?從來都沒有人告訴我:「師父,我走偏了,請你告訴我怎麼走?」你就是偏見在作祟,偏得很離譜,因為:第一,你不尊重你的孩子;第二,在你的眼中,你的孩子已經被你扭曲了。
尊重別人,難在你認為他不對。你好為人師,眼睛看到別人,就是別人不對、不如你,你想教人家,這是不正確的。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,這叫眾生知見,你可以接受嗎?六祖勸我們不要開眾生知見,要開佛知見。最簡單的佛知見即:接受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。我並非叫你拋家棄子到深山修行。既然你承認大家觀念都不一樣,那你幹嗎生氣呢?那就是你不承認你跟我的觀念不一樣。比如,我認為基督教最好,你不應該生氣;我認為宗教都騙人的,你不應該生氣;我認為《壇經》是偽經,你不應該生氣。
聞後思惟:你願意改變你自己的心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