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統稱圓圈裡的這些為妄想或煩惱,其實根本沒有這些名字。你能否講一句沒有名相的話給我聽?我們常常胡思亂想,還跟自己對話。如果你告訴自己:「你要胡思亂想可以,但是你不可以有任何名相的想法。」我看你怎麼想?
修行人話不多,話多的人都不是修行人。道理明白到一定的程度之後,他才不會閑得慌要跟你聊天。憑良心講,沒有事就沒有事,有什麼好談的?故寺院以無事為興盛。你看看自己,能把心中的名相放下,你就放下。你讀佛經,一天到晚用名相,卻不懂它的意思,這樣會造成你的障礙,你會一直去研究它。你不要輕易講:「師父,我很苦。」把「苦」字拿掉,我看你怎麼說?同理,如果把「自卑」拿掉,你要怎麼說?把「自卑」的概念拿掉,你會生起什麼概念?你會生起自信嗎?生起自信的概念,你才有自信嗎?把自卑和自信都拿掉,你會生起什麼概念?你會覺得好像也沒有那麼嚴重。你家裡有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很嚴重?好像也沒有那麼苦。
你不要小看名相,它很重要,因為這些名相形成你的思想。如果名相拿掉了,這個假相就沒有假名,你的概念就不太一樣了。比如,有人罵我,我當然會生氣;有人讚美我,我當然會高興,因為我活在讚美和謾駡。如果我不活在這裡,而只活在「知」,即:「我知道他在罵我。」我會靜靜聽他罵,不會有情緒。我甚至會覺得很好笑:「不知道他的嘴會不會酸?」接著,有人讚美我,我知道他在讚美我,我靜靜聽他讚美。能如此,內心世界的感覺就不一樣。
聽佛法,你要好好思考「去假歸實」四字。你學佛到底想學什麼?或修行想修什麼?你應該明白。教你去掉假的,問題就來了:什麼叫假的?坦白地講,身心世界都是假的,你能相信嗎?既然如此,你所有的問題都是假的。你聽佛法聽那麼久,你說:「我相信,但我還是會被假的影響。」這樣講還比較有道理。身心世界是假的,但是身體病痛會影響到你,內心不如意會影響到你,外面的一切人事時地物會影響到你,因為你沒有修行。「假」即是知見,就是我們所講的見。你不是要瞭解佛法嗎?不是要瞭解世間的真理嗎?那就是一切如夢幻泡影,這才是真相。
你會問:「既然一切如夢幻泡影,那佛性呢?」我坦白地說,無明是假的,佛性是真的。如果佛性不是真的,六祖就不會講「去假歸實」。如果一切都是假的,你也不用修行了。佛法有時候要重複聽,很好懂,也很難懂。如果你沒有「假」的認知,或瞭解「世間是幻化的」,你就很難歸真。你現在就是真的,你又何必歸真呢?比如,「心淨即佛土淨」這句話是對的,如果你認為此方即極樂世界,你就不需要往生極樂世界了。但是,佛一剛開始不能這樣講,他要先講三界如火宅,此處五濁惡世。你覺得有矛盾:這本經這樣講,那本經那樣講。其實,佛講話並不衝突,你程度不夠時要這樣講;當你已經具備程度時,何處不是極樂世界呢?那個時候,天堂、地獄都被你打破了。不是沒有天堂、地獄,而是你的內在本來就是清淨的。一個內在絕對清淨的人,上刀山、下火坑,他還是清淨的。他為什麼能如此?因為他明白那是假的:刀山是假的,火坑是假的,所以他才有辦法。別人罵你,你為什麼會生氣?因為你認為那是真的。如果你知道那是假的,你一定不會生氣。所以,要從「假」的去認知。
聞後思惟:何為真?何為假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