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曰:今後方可名念經僧也。達從此領玄旨,亦不輟誦經。
六祖大「師曰:今後方可名念經僧也。達從此領玄旨,亦不輟誦經。」法達本身修行的方式就是誦《法華經》,他因這部經而開悟,故六祖稱之為「念經僧」。經典不障我們,所以法達開悟之後,亦要繼續誦他的經。就像你坐禪,開悟之後繼續坐你的禪。之前做什麼,開悟之後還繼續做什麼。有時候還是做給別人看的。為什麼?因為別人看你認真做功課,會生起修行的心。如果你悟了之後,又害怕它消失,就代表你一定不是大徹大悟。六祖的法一定是大徹大悟,那是乾淨俐落,不帶尾巴的。拿出來的就是摩尼珠,是不需要修的。
心是沒有時空的。你現在看你的心,你能看出時空嗎?你說明明就有,但你就是拿不出來。就像:「我就明明有苦。」意思是一樣的,那是你想像出來的。你當下要怎麼想,你都可以想出來。比如,你想起你小時候。但是,小時候在哪裡?
當有人給你倒水時,你要注意。我記得小時候在路上走路,走一段路,旁邊就有人在路邊燒一壺水,那也是在供養你啊!你以為喝一口茶沒事嗎?以佛法的角度來說,三心未了,滴水難消。沒有悟道,你接受人家一滴水的供養,你都承擔不起。連一心都不可得,哪來的三心加二意呢?不要用想的,要用證明的。佛法最科學,它是需要證明的,不是你憑空想像的。有一些理論你要證明,如果不能證明,這些理論你是可以把它丟在旁邊的。
有同學問我:什麼是遊戲三昧?你會玩什麼遊戲?你會玩橋牌嗎?你玩橋牌是玩遊戲還是玩輸贏、賭博的?如果是純粹娛樂,假如你跟我玩橋牌玩一個小時,你這一個小時會不會快樂?你玩的時候會不會緊張兮兮?會不會有得失心?如果你真正在跟我玩遊戲,你應該是感覺到快樂的。但是,你在跟我玩遊戲,你是想辦法要接近我,你就不快樂。你真正的動機不是玩遊戲,而且有種種的潛意識,你的內心是不會快樂的。所謂遊戲三昧,就是從今天開始,你做什麼事情都是在玩橋牌,就是都在玩,一點負擔都沒有。因為你無所求,你願意配合任何一個人,就像在玩遊戲一樣,你沒有得、也沒有失,你一點得失心沒有。玩遊戲輸了,你也不會嗔恨;你玩遊戲贏了,你也不會貪愛。這叫遊戲三昧。
你可以說對我的課沒有興趣,說對《壇經》沒有興趣,也可以說對佛教沒有興趣,或說對宗教沒有興趣,但我從未聽人說過:「我對我自己沒有興趣。」同理,我雖然是出家人,但我並非要跟你講宗教,我只是要跟你談心。我有心,你有心,每個人都有心。就是因為我們不瞭解自己的心,所以我們讓自己很冤枉地不斷受苦,而非是不順利讓你苦。
你不要學那麼久了,還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。很多學生比我更宗教化。我不是跟你談宗教,請你要真正懂我的意思。你會說:「師父,你不跟我談宗教,你幹嗎出家呢?」就像:我教《易經》的時候,我一定穿唐裝;我去跳舞的時候,一定會穿西裝。所以,我現在在為你們講佛法、講心,我自然就穿這件衣服,這叫理事要圓融、理事要無礙。而非:「既然是這樣,就不要在意了。」那你幹嗎穿什麼?你要會穿衣服,你不能晚上睡覺穿西裝,白天去公司上班穿睡衣。
聞後思惟:你能看透自己內心的動機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