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挑戰你的極限。如果你生了一個不孝的孩子,你能接受嗎?你會越來越受不了了。從現象界來說,孝與不孝當然不一樣;但是從法性、法的本源,它是一樣。所謂一樣,即你的心是平靜的:「他孝順,我不會頒獎給他;他不孝,我不會去隔壁埋怨孩子不孝。」否則,你的心是不平靜的。此兩者哪裡一樣?孩子孝順我,就是他來報我的恩;孩子對我不孝,就代表我要報他的恩。都是報恩,誰報誰有什麼關係呢?所謂報恩,就是你要對他好。
我們痛苦,就是一直希望:「我要這一邊,那一邊最好都不要。」你拜神明,就是希望好的發生,不好的不要發生。你不覺得你的概念真的很愚昧嗎?你到底是要騙誰呢?世界上最無知的就是騙自己的人,沒有比騙自己的人更無知的了。騙別人,我還不可以說你無知。你不但騙自己,你還污辱你心中的偶像,那就是你拜的神明,他也知道你在講一些風涼話。
那一天,有個學生問我:「師父,道理我都明白了,為什麼我還會胡思亂想?」我就把他的話接過來:「一個常常胡思亂想的人,可以說明白道理嗎?」明白道理,他就不會胡思亂想,他也會有心念的作用,只是他對於心念的作用清清楚楚而已。一個不明白道理的人故意壓抑自己,那是病態。
你不要學到最後,你明明很窮,看到人家開賓士出來,你就紮他的車,說:「你看我比你好命。」從現象界來看,真的有貧富,但你為什麼可以達到一種平常心呢?因為你明白:貧有貧的因緣,富有富的因緣;凡是因緣所生的,一定會緣盡而滅,貧的因緣無常,富的因緣也無常。你不可以睜眼說瞎話:「貧就是富,富就是貧。」很多人會這麼玩文字遊戲,真是笑死人,但大家抓不住他的把柄。你有這樣的概念,你的心就沒有辦法平靜。你要突破,要用平常心去面對。「平常心是道」是馬祖道一禪師說的。你也常常講這句話,但你只是嘴上說說,內心卻驚濤駭浪,難以平復。
佛法建立在世間法。世間法是相對的,從相對中超越而達到絕對的平靜,這才是佛法。此兩者非相對,而是一種突破。就像有一條路,前面是石頭路,後面我請市政府來鋪柏油路,這條路就叫菩提道路。你可以說兩條嗎?它還是一條路。好好去爬山,去走走這種路,才知道到底是在談什麼。
一個要明心見性的人,並非要離開這個世界。六祖說「不離見聞緣」,見聞即見聞覺知,就是我們眼睛能見,能看到外面的世界。「見」,不外乎要從六根六塵六識去見。一個真正明白道理、會修行的人,他不用逃避這個問題,他在紅塵中也能夠覺悟。但是小乘人和初學者都沒有這個能力。為什麼剛開始你要找個清淨的地方修呢?你們現在的問題在於,你們要上班、要工作,要各自士農工商,如何找個清淨的地方呢?我建議各位,修行就是在生活。不過,你並沒有這個程度,你要承認。
聞後思惟:如何在見聞覺知中悟道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