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跟別人聊天會不會找話題?我幹嗎找話題呢?我是真心對待別人、關心別人。你們已經忘記如何真心關心別人了。你們常跟別人講:「你要進步,你要修行,你要悟道。」你們常掉入一個陷阱:想從一點走到另一點。比如,這一點叫凡夫,這一點叫成佛。其實,修行不是這種概念,因為既沒有這一點,也沒有那一點,無始亦無終。
我們說:「你修行越來越進步、精進了。」我本來不太瞭解我自己,我越來越瞭解我自己,這叫越來越進步。這樣的修行是很清楚的。你讀《壇經》,知道《壇經》在說什麼,這並沒有用,因為這不代表你瞭解你自己。你沒有一天一天越來越瞭解你自己,那你上幾年的課也不怎麼樣。你不但不應該覺得高興,還應該自問:「我在學什麼?我在浪費我自己的生命、智慧。」
修行不是很遙遠的,也不是虛無飄渺的,也不是亂猜什麼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。我講的就是你而已,我講的是具體的東西,而非抽象的。你書怎麼看,都是你在猜。人家是什麼境界、程度,開悟的人是怎麼樣,都是你在想的,這跟你的生命不相干。
整本《壇經》都在告訴你一個概念,就是認識自己。當你徹底認識你自己的那一天,你就是明心見性、大徹大悟,沒有第二個主題。當你們學了這麼久了,你們對「我」的認知是什麼呢?就像每個人都有生命,你對生命的認知到底是什麼呢?
什麼是生命?你對你的生命只瞭解兩三分,如果你能繼續瞭解四分、五分、六分,你的學習就正確。每個人都有生命,但我們對自己的生命總是覺得似知非知。《壇經》一直看,《大悲咒》一直持,佛號一直念,但是生命比你做這些更重要。學佛的主題離不開你的生命。你可以說:「生命是身心。」也可以說:「生命是五蘊。」你聽別人說的,你不見得要相信,你是可以懷疑的,但你要去自我察覺、體悟、自我認識,接著講出你體悟的東西。就像那天我跟同學講:「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瞭解生命:第一是生命的現象;第二是生命的作用;第三是生命的本體。」但我這麼講,是我的經驗,而非你的經驗。你對生命越瞭解,你就越有辦法講出生命。
你修行要進步,就是越來越認識你自己。從我出社會講課至今,我都沒有離開這個主題。我有時候講生命,有時候講佛性,有時候講心,其實講的都一樣。之所以要講這麼多不同的名詞,就像釋迦牟尼佛講很多名相,因為講一個名相別人聽不懂,就換另外一個名相,他只是苦口婆心地想要告訴你這個答案,只是想要讓你懂而已。
你們的腦袋都知道:生命的本體就是不斷緣起。有同學說:「師父,生命是不生不滅的,你講的緣起好像是有生有滅的。」我問他:「那你說說看,生命的本質是什麼?」他說:「生命的本體是不生不滅。」我說:「你還有兩句沒有講,是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。對不對?」他說:「對。」我說:「你講的一百分,但我看你還是怪怪的。」你講對沒有用,因為你對它根本不瞭解。你展現不出來,因為你不明白它的意思。這些文字沒有講錯,只是因為你不瞭解這些文字的內涵,所以你用不出來。「識自本心」,我翻成:「你要認識你自己。」這樣講人人都能懂,但問題我沒有能力説明你認識你自己。只是每次你跟我見面,我就提醒你自己,不斷提醒你要去認識你自己。
聞後思惟:你願意不斷地自我認識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