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日, 23 一月 2022 16:35

暢談六祖壇經(918)以假為實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看我的時候,你看到了什麼?你看到我的同時,你有沒有看到一切眾生?你看到我是眾生的同時,你就看到我是佛;你看到我出家的樣子,就應該看到我在家的樣子。我在家的時候戴假髮?你現在是在家,你有沒有戴假髮?你學佛法學這麼久,你現在的頭髮是真的嗎?你不要以為生長在你頭頂上的就是真發,到外面買的就是假髮。你那個也是假髮,只是不容易掉而已。這就是我們的腦袋。有人說禪師是腦筋急轉彎的始祖,其實是我們不習慣。

  你會問:「師父,這麼看,到底有什麼好處呢?」你是否看到那個小孩沒有用,或看到他很頑皮?一般人看到孩子很淘氣,就會放棄他,覺得:「這個孩子沒有用。」這麼看是不客觀、不公平的,你看不到別人真正的樣子。你看到你什麼?你們學佛法不要學到帶入公式,真理從你的口中講出來,好像見不得人。我講的是有用的,是要啟示的,不是開玩笑的。

  你的第六意識喜歡分別,而且從此而產生好惡、貪嗔,因為你把實相拆開了。五識、六識、七識、八識並非沒有用,而是你不會用,所以叫迷。你會用,它就叫智,就是轉識成智,它就能善分別世間所有事情。花還是花,你還是你,但是你不貪愛也不執著,因為你明白實相。

  在我們的潛意識之中,我們認為有一個「我」的存在。我談生命,你們一開始會以一個「我」的存在去觀察生命。沒有關係,你們慢慢看,看到有一天,你才會明白到底發生什麼事。有人問你:「我是誰?」你不可以告訴他任何答案,因為那都是知識。透過公案也沒有用,他也悟不了,要他自己去突破。
第七識,他執著有一個生命,他誤以為第八識就是有一個實有的生命,所以他執著外面的境界也是實有的。他對內執著自己,即「我」,對外執著「我所」。「我」指的是自己,「我所」即我擁有的一切。你看到好的東西,就想把它保留。比如,看到日落,你想把它保留起來,無論你拍照或攝影,你的概念都想擁有、保有或保存它,這是你潛意識的狀態。你到珠寶行去,你覺得一個珠寶很漂亮,無論你以什麼方式擁有它,無論你是掛在身上還是放在保險箱裡,你的潛意識也是一樣的:「我想要擁有它,想要保留它。」

  我有一串佛珠,是石頭做的,只有十三顆,那種黑色的石頭叫年糕石,很溫潤,就像年糕。你遠遠看我拿在手上,你會問我:「師父,怎麼手上拿一串巧克力?」走近看才知道不是。一個同學常常看到,就常常東看西看,有意無意說:「師父,可不可以借我摸一摸?」我看到他這麼喜歡,我就說:「好啦,既然你這麼喜歡,我就送你。」送他之後,我觀察了兩年,從來沒有看他拿在手中念。我有一天問他:「我不是送你一串佛珠嗎?現在在哪裡?」他說:「在我的房間裡。」我問:「在你的房間裡幹嗎?」他說:「沒有幹嗎,就是在房間裡啊。」我跟他講:「你沒有拿出來念嗎?」他說:「沒有。」我說:「那一串放在那裡就等於沒有用,我最近手缺乏靈活。」他也很識相,就說:「師父,你送給我,我也沒有在念,我就還給你好啦。」我並非想要回來,只是我送給他的目的,不是因為他覺得很美,想要擁有它,擁有之後卻閒置著。所以,我們第七意識在潛意識當中執著自己的生命,認為它是實有的,它也執著外面的世界。

聞後思惟:你能看清楚事物的真相嗎?

閱讀 597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