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六, 19 二月 2022 19:43

暢談六祖壇經(928)放下我執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平等性智心無病。妙觀察智見非功。

  《三藏法數》曰:「平等性智。謂如來觀一切法、與諸眾生皆悉平等、以大慈悲心、隨其根機、示現開導、令其證入、是名平等性智。

  「平等性智心無病。」而你的心有病,病得很嚴重。你最大的病,就是抓住生命的黑盒子不放,潛藏意識中認為有一個「我」的存在。一切煩惱、痛苦的根源,根深蒂固皆來自於這個妄執。你為什麼變得那麼自私呢?你認為你好就好,別人好不好,你不想管。你不明白你跟這個法界有關係,每一項事物皆如此。你那麼執著,成見那麼深。你的我見、我執、我慢,皆是因為第七意識抓著第八意識不放。「我」是什麼?你不要一天到晚「我」!就是因為有「我」,所以才有人;因為有人,才有眾生的分別,才有《金剛經》那句話: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。如此,這個世間怎麼會平等?你不平等就是心有病,平等,心的病就沒有了。

  如何能「平等」呢?把我執放下。第七意識就是執著,你將執著轉成不執著,即《金剛經》講的「無住」。能如此,你自然就沒有心病了,你心中的苦就會消失。最厲害、最強烈、最敏感的就是第六意識,它的反應、想法太快了,所以它常常造成「妄想」。其實事實並非如此,但它自己把它想成如此。這個想法是不實在、不客觀的。但我們在看事情,卻不知道我們在妄想。我常說:「每個人看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。」你跟我看的世界不一樣,你跟別人看的世界也是不一樣,只是你沒有察覺。

  第七識,假如你沒有轉,你是沒有慈悲心的。我們說別人有慈悲心是不太適當的。他是個好人,但他的心還沒有辦法慈悲。真正的慈悲是要建立在平等的。沒有悟到平等,你怎麼能真正慈悲呢?我們常講: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。」

  三藏法數曰:「妙觀察智。謂如來善能觀察諸法圓融次第、後知眾生根性樂欲、以無礙辯才、說諸妙法、令其開悟、獲大安樂、是名妙觀察智。

  「妙觀察智見非功。」即:它看這個世間的一切不用刻意,它是自然的,它一看就明白。你要不刻意,就要「無住」、「無念」或「無為」。「五個在門前做買賣」即看到什麼就直接接收什麼,很單純,只是做這個動作而已,完全沒有自主性。第六和第七意識會造成妄想、執著、分別。我們要不要分別?我們要分別,這個分別沒有好壞,開悟的人是善分別。

  我們為什麼沒有辦法說法、觀機逗教?因為第六意識沒有轉。並非學頓悟,你就只會說頓悟的法,而不會說漸修的法;並非學了佛法,你就只會說佛法,而不會說世間法。你的第六意識沒有轉,你看不清楚眾生的根器,你學什麼只會說什麼,但你不會轉換名詞、名相,不會說權法和實法,不會說漸法或頓法。一個人若要真正轉識成智,一定要先轉六和七,六七不轉,五八就不能轉。
  第六意識是分別跟妄想,六識跟七識就是執著和妄想。眾生為什麼不能成佛?《楞嚴經》曰:「只因妄想執著,不能證得。」妄想、執著談的就是第六和第七意識。你把分別執著都放下了,你觀察這個世間是不會有偏見的,是清清楚楚的。

聞後思惟:你是否能時時看到你的我執?

閱讀 773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