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五, 25 二月 2022 13:59

暢談六祖壇經(936)隨緣生活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「應物任隨行」這句話就是告訴你如何修行。「應物」,即:你活在這個世間,待人接物,面對任何的事情,你都應該「任隨行」,也就是隨緣。隨緣是開悟者的境界。沒有開悟的人,不要輕易講這兩個字。一般人都做不到隨緣,不是隨波逐流,就是不服輸,想盡辦法要攀緣,沒有一個人願意隨緣的。

  「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」有很深的內涵。一般人面對事情有兩種方式:第一種就是逃避;第二種就是想盡辦法要去解決。逃避一定是不對的,想盡辦法去解決也未必對。為什麼呢?就像有的繩子,你越想解開它,那個結得越死。所以,難怪很多人感覺到人生很無奈。左邊也不對,右邊也不對,想解決也不對,不解決也不對,所以才有「無奈」這兩個字。這時候,就要觀「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」。因緣條件只要還是在,那個事項就必然在。因緣條件漸漸消失,那個事項也會隨著消失。

  修行怎麼修?就是「應物任隨行」。水遇到方,它自然成方;遇到圓,自然成圓。水是自在的。但是,人則反之,遇到方,說:“我明明是圓,我為什麼要變成方?”遇到圓,則說:“我明明喜歡方,我為什麼要配合變成圓呢?”我們看新聞,每天有多少對離婚?資料是否正確不知道,但是很讓人驚訝,是三位數的。難道他們彼此不喜歡嗎?那當時為什麼要結婚呢?不說兩個人喜不喜歡,只是彼此配合而已,這叫做隨緣。你到哪裡去找一個跟你個性一樣的,連雙胞胎都個性不一樣。而且,找一個和你個性一樣的,你不覺得無聊嗎?一般人都不會聊天。比如,你在上班,你關心你太太,你打電話問她:“你吃飽了嗎”她回答:“吃飽了。你呢?”你說:“剛吃飽。”你們又問對方:“你今天中午吃什麼?”你把話用答錄機錄起來,你會覺得你們表面上是關心,其實講話很無聊。但如果是相罵,話題就多了。關心,五分鐘就講完;相罵,五十分都講不完。我們觀察世間的人對話,也是覺得很好笑。

  修行就是隨緣。你要看書,你自己看;你要坐禪,你自己坐。但是,平常跟別人相處,就是要隨緣。問題是,那一種不隨緣、不甘願的心,還是障礙你。一般人除了這兩種心,還有一種心:沒耐心。你跟人在一起,你的內在都是如此。只要有這樣的內在,你一定沒辦法隨緣。講到最後,說:“算了!算了!”這就不是修行。所以,我還是勸你:“隨緣消舊業,切莫造新殃。”這句話從我開始聽到,一直到後來,我感觸越來越深,越來越覺得它不簡單。請你好好用這句話去修行,這其實不簡單,因為我們一定會隨緣造新業。我們總是沉不住氣。何謂沉不住氣?就是心中沒有定力。所以,更不需要談到三昧。定的功夫都沒有,如何契入三昧呢?所以,這一句話好好去修吧!在生活當中修行,因為修行不離開生活,一切的因緣都在生活之中。

聞後思惟:你是否總是被自己固有的模式束縛?

 

閱讀 375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