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修行的時候,我不知道你停留在什麼知見。有的人只要一學禪宗,其它的宗派都不認;有的人,只要學了凈土,其他佛都不念,只念一句阿彌陀佛。人生的路,你不要越走越窄,而是要越走越寬。哪裡寬?沒有執著,沒有障礙,沒有哪個比這更寬的。只要有執著,有比較,有好壞,有優劣,那都是你的陷阱。頓悟比較快,還是漸修?說頓悟,那是你自己說的。你希望什麼?學佛的人不要談希望,那是妄想。我為你們說《六祖壇經》,毫無希望可言。
頓悟、漸修,是因人而異。性宗跟相宗,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。顯教和密教,只是自己本身的因緣不一樣。你要檢測自己也不難,你只要講出某個東西是最好的,你就已經講錯話了。我看過很多的經典,每一本經典都說它是第一名,是經王,只要受持這一本,就可以消除你無數的罪業。難道佛在胡說八道嗎?其實,講來講去,只要你懂了真理,不就是第一嗎?你懂了,障礙不就消失了嗎?但有的人受持經典,以為那一部可以得到利益。比如,你為什麼誦《金剛經》?因為誦『金剛經』福德勝彼。你看經都看不到真實意。其實,每一本經,從頭至尾,正看倒看都一樣。既然如此,何需要買很多本?看不出來的人,就要去買。你東看西看,我看你怎麼看?孫悟空總是沒有辦法跳出如來佛的五指山。我的心就是孫悟空,每一本經典都是如來佛。反之,我的心就是如來佛,每一本經典都是孫悟空,它再怎麼翻都翻不出我的心。
我在翻什麼?翻真理嗎?你給我罰站。我在翻我的心。你會這樣看經典嗎?我不是在跟你開玩笑。如果我在翻書,我根本不懂佛法。如果我在翻真理,真理與我何干?我在翻我的心,我看到我的心。我看到我心到底發生什麼事情,看到心裡面到底裝什麼東西。你會這樣看,三到五年,你就有機會,不要說多長。
你要開悟,把知見拿掉。所謂拿掉的意思,不是叫你去撞牆。把世間法,把出世間法(佛法),把惡的,把善的,這一切一切的,所謂拿掉的意思,不是有個東西可以拿掉。佛法所講的放下,並非有個東西可以放下,其實就是說,我對我所學習的東西,不論它是什麼,不論是我過去的經驗知識,或是未來的知識,或是未來的智慧也好,我一概不執著,亦即:該怎麼用的時候,我就會怎麼用。該認真的時候你要認真,該隨緣的時候你要隨緣。送你一句話,堅持對的觀念就是錯,堅持錯的觀念就是大錯。沒有錯,也不可以堅持沒有錯。講到最後,你會覺得:怎麼修?回歸那一句話:應物任隨行,隨緣盡份。
你不要想那麼複雜,以為這邊也不行,那邊也不行,應該怎麼辦?沒有怎麼辦。天下的父母誰最好?自己孝順父母最好。哪一個法門最好?你會修就好。不會修,好什麼?我所講的修其實就是悟,沒有領悟,是要修到哪裡去?領悟之後,行住坐臥,動靜語默,哪一個不是六度萬行呢?哪一個不是菩薩的行者呢?
我對一個同學說過:我這一輩]子只想講《六祖壇經》,但都無法實現,因為你們不讓我繼續講,你們想要我講別的經典。隨緣度眾生,是我度,還是你度?你們還想上《傳心法要》,都不知道我在講什麼。上什麼不重要,重點在於,所謂有正知正見,其實就是不執著任何知見。如果你百分之百達到這種程度,我就恭喜你,你一定是個悟道的人。故六祖才會指出:大同和尚所說,本身還是有知見,所以智常還不能明白那個道理。
聞後思惟:如何不執著自己的知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