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要以花的角度看你的另一半,他要以草的角度看你。你為什麼不能悟道?你讀那麼多知識,根本沒有辦法突破。你要察覺到,你用你的知見去看這個世界,是沒有辦法突破的。為什麼你會被境界轉?為什麼你會著相?因為你沒有辦法看到實相,因為你用你的腦袋看這個世間,你沒辦法悟入實相,因為你不知道關鍵。關鍵就在於此:你什麼時候不用你的角度看世界,你才有機會契入道,才有機會見到實相。這不是你學佛真正的目的嗎?
我用這一盆蘭花來證明給你看。你用你自己,你再怎麼讀、怎麼研究,都沒辦法突破。就像我們常講的,比如學佛學到最高的境界,無修而修,無念而念,這叫做無為。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所差別。何為無為?你們做任何事情,都是有目的、有動機的。你看蘭花就很容易明白。什麼叫無念?什麼叫無心?什麼叫無為?就是無念而為,無心而為。你看你自己,你會覺得很困難;你只要看它,你馬上就懂。它的生長真的是無心而為,無做而做,這朵花生長的過程沒有任何的動機和目的。
你們的腦袋會問:「師父,做事情假如沒有動機和目的,怎麼活?」它沒有動機和目的,它不是活著嗎?而且它活得很好,活得很燦爛,很自在。沒有那些概念,我們的腦袋就不知道自己要如何運作。人家不是運作得很好嗎?你一定會說:「師父,不一樣,人是有情,它是無情。」標準答案不可以說它是無情,它也是有生命,你們要稍為修正一下。它是非情,不是無情,礦石才叫做無情。你放音樂給它聽,它是有反應的。
你看這盆蘭花和看我當然是不一樣的。但是,你跑去高山,到高山上看蘭花和看我,一不一樣?你可以看到我跟蘭花嗎?我們看起來好像兩隻蒼蠅。當有一天,你到外太空,你到月球,看我們一不一樣?你在月球上,不僅僅看我和看它一樣,你看所有的東西都一樣,因為本來就是一顆地球。
表面上這些東西不一樣,但它是整體的。只要學佛的人,看老莊很容易看懂。《莊子》第一篇在談什麼,大家都有印象,談的是有一隻大鵬鳥飛到九霄雲外。第一,他在描述他自己;第二,大鵬就是道。以道的角度看這個世間的,有什麼好爭的?兩個國家在戰爭,在他的角度看來,就是蝸牛上面的兩個觸角在碰觸。莊子看世界都是這樣看的,他是以道的角度,以真理的角度來看。你可以看到整體的嗎?但我們不是,我們是以很狹隘的角度來看。你的腦袋已經是這種腦袋了,你要突破。當你突破,就不太一樣了。
你會用草的角度看你同修了嗎?舉個例子,我三十年前就講過那一句話:不要用你的腦袋。這句話,我相信你也聽過,但是你會嗎?不會,為什麼這個問題要放三十年呢?你明明知道你不會,你為什麼要繼續放著?為什麼要放到我來臺北上《壇經》?到現在你還不問。你的問題是,明明你不會,但是你不問。
現在的法師很好當,你知道為什麼嗎?現在的信徒看到法師都說:「請師父開示。」即是讓師父自由發揮。師父可以說:做人要好好孝順師父;要好好疼愛孩子,不要寵愛他;或:要念佛,往生極樂世界。這種師父很好當。而非:「師父,我有一個問題。」那樣的師父難當。
問題是,你問的問題,都是考古題,怎麼問都是那樣。十年前問師父怎麼修,十年後還是這麼問。這些請法的禪師,他一定要思維一個問題,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他很久才來問,師父一轉,他就開了。彼此要配合。現在大家問的問題,都不是真正的問題。我不講,你一定不會問。我每天上課都看你們問不問,你們都不問。但是,我們問的問題必須是關鍵問題,並非解釋名相的問題。
聞後思惟:你能時時看到自己心中的動機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