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同學說: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在看別人。譬如,我們看到自己的家人,我們希望他們勤勞,不要懶惰;我們也希望他好,不要壞。”每個人都是這種腦袋。但問題是,勤勞和懶惰是什麼人決定的?它的定義在哪裡?你喜不喜歡人家勤勞?你喜歡不喜歡你孩子將來工作勤勞?萬一他勤勞到過勞怎麼辦?你會不會很痛苦?你希望他勤勞,但他勤勞變過勞。你要他恰到好處,他能聽得懂嗎?我告訴你:“修行就是要恰到好處。”這就是中道,但是你能聽得懂嗎?如果你一下子就聽得懂,我還需要說不要落兩邊嗎?我們一天到晚不是往左邊,就是往右邊。左邊有車子,右邊也有車子,中間叫做安全島。但是永遠都走在安全島,也被困住。中道的意思是什麼?不是左邊,不是右邊,不是中間,只要不被車子撞到就好了。這就是修行,你會修了嗎?意思就是:你只要不執著就好。即:你不要受傷,你不要受苦,你不要起煩惱,你不要被困,你不要拿石頭砸自己的腳。只要這樣,就叫開悟,就叫成佛。
人類的腦袋都是如此,接下來就引生一個問題。學校裡教的,就是教我們從左邊到右邊。即:從你認為不好的那一邊,然後把它修到好的那一邊,這就是人類的標準腦袋。實相有左邊跟右邊嗎?實相當中,有沒有乞丐和國王?現象界才有。如果你不能夠明白實相,你就針對現象界平心而論地去探討。
老莊的書,坦白說,沒有像佛法這麼徹底,不是因為我是出家人,我才這麼說。但是,老莊的書有一個特質,他會從人類腦袋認為不好的來發揮,他說你認為不好的,它才是好的,你認為好的,其實它是不好的。強跟弱,我們認為強是好的,但老莊書中的描述,強的不會長久,反而弱的才能夠長久。我再舉一個例子,比如,我去你家偷東西,我叫做什麼?我是不是叫賊?我如果整個臺北市偷下來,我叫做什麼?就不是賊,我叫做市長。我如果把臺灣偷起來,我叫做總統。你知道莊子在說什麼?我偷拿你的東西,這多麼狹隘。所以莊子是外星人,是太空人,他常常用這種角度,讓你看到我們都在偷東西,偷的東西不一樣,故名稱不一樣,所謂勝者為王,敗者為寇,兩個人都是被關。你沒有辦法研究實相,你去讀老莊的書,你對你過去的概念會有很強大的衝擊。你的腦袋喜歡分析、推理,因為分析推理的東西你聽得懂,不跟你分析推理的東西索然無味,一句話畢竟空,你就沉默了。
有的人認同深入一本經,有的人不認同。有的人認同一定要讀三藏十二部,才會瞭解佛法。對此,我既不贊成,也不反對。色類自有道,看你自己,看你自己的能耐。你有能耐,要看完大藏經,再深入一本經也可以。如果沒辦法活那麼久,你就不要這樣看,就聽我的話,讓我騙你一次。好好讀一本經,而且從《壇經》的描述中,我們可以看到,那麼多開悟的禪師,他們到最後都是這樣修行的,你難道不相信嗎?還是你沒有信心呢?很多人都是這樣做,懂了就懂了,不懂,讀那麼多本書還是不懂。
聞後思惟:你的心為什麼總在喜歡與不喜歡中搖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