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六, 19 三月 2022 15:15

暢談六祖壇經(964)突破舊有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你腦袋中的東西叫做已知,它是舊的,你至少要明治維新。你身邊的人想要算命,你就叫他來找我就好了。我馬上就可以替他算命,他的未來一定沒有辦法走出他的腦袋。舊的即過去,故他的未來也不會一定突破不了舊的,他的未來就叫做過去的過去。我這麼講,是希望讓你聽得懂,很多話都是我第一次講出來的,所以你也沒有聽過。

  我說這叫做腦袋,你會馬上問我:「師父,如何突破我的腦袋?」套一句佛學的術語,這是眾生的知見,我如何將眾生的知見契入佛的知見?佛的知見,就是沒有知見。你為什麼一直活在這裡呢?為什麼你要走出去,外面就有重重的障礙把你困住呢?你也想走出去。為什麼我們會喜新厭舊?你想不想?想。為什麼你內在想要有所求?想要有所求,你所求那個東西,是你已經得到還是沒有得到呢?就是你沒有得到,你才要求。你已經擁有的東西,你就不想去求它。

  每個人都想走出去,我套一句術語,眾生皆有佛性,就是此意。他也想要掙脫,他縱使沒有學佛,他的潛意識也想要掙脫。但為什麼沒有辦法擺脫?因為未知的世界是新的,人對未知的東西又期待,又怕受傷害,故對未知的東西常常會產生恐懼感,因為他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。舉個例子,我接觸過不少人,他們最有心得、最有經驗的,都是在第一次修行。什麼叫第一次修行?比如,從來沒有念過佛的人,有一天,有人叫他念佛,他也果然靜心坐下來念佛。一念下來,產生他從來沒有的感覺。我們有一個學生,第一次念佛,一念下去,整個人往上沖,往上飄。他過去沒有接觸過,他一有這種經驗,他是高興還是高興呢?一則喜,一則懼。但是,大部分人都會停下來:「到底發生什麼事情?」還有一個學生,他從來沒有打過坐,第一次就出現狀況了:五分鐘之後,他找不到自己。那時,他內心產生了恐懼,一恐懼就找到自己了。你說不定有過這種經驗,但大部分都發生在第一次。你現在沒有感覺了,你念:「阿彌陀佛……」念得很無聊,因為念佛對於你而言,已經變成已知的東西。你打坐,也是打嗜睡或亂想。
第一個原因,因為我們對未知的世界不知道,我們不知道它發生什麼事,所以我們內在有恐懼。
第二,已知的概念,你的腦袋自己會告訴你:「你想要甩開我這顆腦袋,你別想了,太困難了。」
恐懼、困難,接下來,你天生的屬性就怯懦。佛經講得很清楚,尤其是《法華經》,因為眾生怯懦,佛才不得已一乘說三乘,一乘說五乘;不得已,把法分成世間法和出世間法;把世界變成凡跟聖的世界,聖人的境界跟凡夫的境界;不得已把一真法界分成兩個世界:聖人的四聖,凡夫的六凡;又不得已跟你講:在六凡當中,有三惡道跟三善道。因為你就是這樣想,所以佛才按照你的想法講給你聽,這樣才符合你的想法,你佛法才聽得下去。

聞後思惟:如何不存知見?

 

閱讀 429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