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現在想要什麼?或你害怕什麼?現在並不是取捨的問題,而是生命的實相是什麼。就像:我活著真正的目的,我的重點不在於我要身體很健康,當然我也不會故意傷害我的身體,因為我的身體是什麼狀態,對於我瞭解實相沒有關係。我是貧賤還是富貴,也跟我明白生命實相是沒有關係的。
不管生命是什麼狀態,我只是要明白生命實相是什麼。就是從這個角度,不斷地瞭解、再瞭解。當然,從漸修的角度,要透過各種方式。比如,透過數息、六道門、四念處、止觀,讓你一步一步漸漸身心安定下來,接著去瞭解實相。但禪宗並非如此,它是讓你直接去悟那是什麼。
一個修行人,不會掉入人情世故的陷阱,你也不可以說他是個怪人,他只是從頭至尾很清楚他的重點是什麼。他只要這個重點,其他的,比如別人看他不順眼,別人覺得他不好相處,覺得他很高傲,跟實相沒有關係。問題是,只要是腦袋的想法,就跟你有關係,因為那會影響你的修行。你能夠把外面的那些問題擺平嗎?你還沒擺平,就往生了。所以,你下輩子再繼續修。
真正的修行人只直接針對一個問題,不會被第二個問題所困擾。但是,一般的人,只要是有問題,就會受到干擾,故絕大部分人都是雜修。即:你雖然要瞭解生命的實相,但是遇到干擾你的問題,你還是要去解決。你說:「直接瞭解生命現象的人就不解決那些問題嗎?」我送你一句話:根本就沒有問題。你認為有問題,那是腦袋。對於他來講,根本不是問題。
沒有問題,幹嗎要去解決問題呢?比如,你看我不順眼,對別人是問題,對於我而言,卻不是問題。但是,這不是我行我素。你覺得這花很不好,你不能說它我行我素。你說他不好,他也是笑笑;你說他不好相處,他也是笑笑。他不會想盡辦法解決這個問題,即改變你們對他的看法。當他有一天開悟之後,你的看法就會改變。他幹嗎跟你解決這個問題呢?有正知正見的人,當他還沒開悟時,就只有一個問題,即生命實相的問題,沒有第二個問題。而你有很多問題,你不僅僅有一個實相的問題。那樣,你真的很忙。
一個真正要瞭解生命實相的人,不會煩惱《大智度論》還沒有看,或聽人說《法華經》很好,便覺得要成佛的《法華經》還沒有看。但是,對於喜歡讀經典的人,就有問題,他會覺得好像如果他沒有看,他就會怎麼樣。然而,不會怎麼樣,你不要害怕。為什麼?因為所有的經典都是叫你去瞭解你自己而已,你在害怕什麼?你最應該害怕的,是你沒有看你自己。但是,你害怕什麼理論你沒有聽到,卻沒有察覺到,原來看不清楚你自己,才是你最大的隱患。漸修和頓悟都很好,看你的本事,各憑本事。反正什麼功夫,你有辦法學就學,你若沒有辦法,蹲蹲馬步也不錯。
聞後思惟:你的人生被多少問題困擾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