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今學佛的人,百分之九十,都停留在去哪裡,你們亦不例外。我講的重點,是去哪裡嗎?我是告訴你,這一朵蘭花去哪裡,你只要知道就知道了。你想不想當如來?《金剛經》曰:「亦無所來,亦無所去,是名如來。」你想要去哪裡,你就當不了如來。
如果你真的還想要去哪裡,我也不反對。你哪裡都不去,我也不會反對。你說:「師父,我死去什麼地方都沒有去,我會不會當孤魂野鬼。」有一個「我」,出生也要出生在最好的國家,死去也要死到最好的地方,這是開悟的人嗎?地藏王菩薩為什麼要下地獄?禪師為什麼要投胎去當牛?他們是開悟的人。當牛有什麼不好?還可以當牛肉乾,它的肉還可以賣。你抓著一個「我」,接著你一直希望去保護那個「我」。所以你活著,你在保護它;你死後,依舊在保護它。那個「我」,你背著很沉重。
你要背著「我」到極樂世界,我不反對,因為到那邊,阿彌陀佛告訴你真相。不過,不知道蓮花能不能載你,因為你很重。什麼叫很重?你的內在有越多的欲望、妄想、執著,你生命的品質是沉重的。表面上我是在開玩笑,其實,你看看自己的身體。有事,身心是笨重的;沒有事,身心真的很輕盈。如果你瞭解生命的實相,後面的東西就不用說了,佛曰不可說。接著,你就隨著因緣,一切待緣而起。
我的概念沒有悟不悟的問題,所以我看你們沒問題。你們自己心生問題,我就沒辦法了。大部分的人都不斷在研究別人,只有少部分的人面壁思過。你什麼根?我管你什麼根,只要悟到無根就好。
有同學問:「學佛的人,中元普度要不要拜?」我說:「你自己決定。」其實,你每天都在拜,而非七月才拜。如果你不能決定,那當然就入境隨俗,家裡也有長輩。你會這樣問我,本身就代表有問題。有的人不拜,心會不安。有的人心不安,是因為他不做這件事情。但是,你可以探討一個問題。拿香在拜的人,你問他:「你在拜什麼?在求什麼?」他們剛開始可能會說:「求家裡平安,求有財、有富貴……」但是問到最後,他們也會講出一個接近真理的話,說:「其實,最主要是求心安。」
一柱香拿起來拜,應該是一兩分鐘就拜完了。拜完,香就插起來。拜一兩分鐘,心安多久?是安一天還是安一個月?明天為什麼要再拜?你覺得就好像打招呼。沒有打招呼會怎麼樣?就像遇到長輩沒有打招呼?死了就不拜?你拜的都已經死了,釋迦牟尼佛在哪裡?六祖在哪裡?你祖先在哪裡?死了就不拜了嗎?那你不喜歡的人呢?你也會打個招呼?你看到不喜歡的人,不是尊敬他,你是畏懼他。
我們對死者應該尊敬,這句話對不對?這句話是人話還是鬼話?鬼話連篇。對活著的人要不要尊敬?為什麼要特別強調對亡者要尊敬?因為畏懼亡者。平常會尊敬他人的人,你就不需要叫他尊敬亡者,他本來就尊敬人,所以他對亡者也尊敬。特別要強調的那個人,他平常對人就不尊敬。你強調要他對亡者尊敬,他不是尊敬,而是畏懼。有時候你還是要看清楚自己的心。你要注意觀察自己。如果沒有做那件事情,你心不安,其實你已經掉入一個陷阱,你被這件事情綁住了。如果做了,心才會安,又是另外一個陷阱。你能夠安多久呢?
聞後思惟:生命的實相有來去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