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手把鋤頭,步行騎水牛。人從橋上過,橋流水不流。
這一首禪詩相當有名,也有人看了它開悟的。最好懂的是「人從橋上過」這一句話,因為這符合你的腦袋。你們說他反話,我說他講得很正常。這個是鋤頭,我先講順話,再講反話。空手才能夠拿鋤頭,這樣有問題嗎?它是水牛,我要步行,才能夠騎上去。這都很平常。「人從橋上過,」下面是橋。「橋流水不流」,我從橋上過,我感覺到橋在一直往後走。我覺得很白話,沒什麼問題。
空手,明明是空手,為什麼空手上還有鋤頭?明明就是步行,為什麼是在騎水牛?明明就是水在流,為什麼是橋在流?這時候,問題開始來了。其實,這句話真正的意思,是從我這個角度來問為什麼的。即:一個禪師看這個世界是這樣看的,他為什麼看法跟我們不一樣呢?是他近視,還是老花眼,還是老番顛,不是,是我們自己有問題。
我們一句一句來參:空手拿鋤頭,你們有沒有看到矛盾?空手,手上就一定不可能有東西。有鋤頭,怎麼可以說他空手呢?我們就是不能夠接受這種概念。第一句話,你可以看到空跟有,這兩個矛盾。
你都看到現象,所以沒辦法看到實相。你都被現象所騙,香花跟牛糞就是現象,你只要看到生跟死,你的情緒就不一樣了。你只要看到善跟惡,你的心是不會平靜的。你們這樣看世間,沒辦法看到真相。同理,不生不滅跟有生有滅,因為你就停留在這樣的看法,所以矛盾。佛法一定是不二之法,一定不是相對的。你什麼時候能從一而終地看到,就代表你真的懂了。
這首詩的每句話都是相對的,但是你有看到離開相對的概念嗎?我舉個簡單的例子:譬如,你站起來,我打你;你不站起來,我也打你。該怎麼辦?又:我畫個圓圈,你進去,我也打你;你不進去,我也打你。怎麼樣?很多公案表面上問的東西不一樣,其實都一樣用這種東西來考參禪的人。
如果你在現實的人生當中不明白,你用你的頭腦想要去解決這個問題,那你就被騙了,你已經掉入思考的邏輯。有一個師父,要將一座道場傳給他的弟子,讓弟子來當住持。他的弟子,有一位大師兄和一位小師弟。按理,道場應該傳給大師兄,但是師父為了公平起見,就把他們兩個叫過來,說他要問一個問題,誰答對,就由誰來弘法利生。
師父問大師兄:「這一個叫水桶,你不可以說水桶,你要說它是什麼?」你說這是假名,說什麼都可以,這是佛學的知識。大師兄果然就這麼說,他說:「這叫水桶。」師父又問小師弟:「這個叫什麼?」小師弟跑過去,把水桶踢倒,就出來了。師父哈哈大笑:「我把道場交給你了。」小師弟直接用那種方式展現他懂。你們學佛法對了嗎?不過,你們不要亂踢東西。
你的重點是擺在哪裡?空跟有。糟糕了!你不能解決問題。生跟死一樣嗎?怎麼不二?殺人跟救人一樣嗎?怎麼不二?你說佛法是不二之法,都對,但是現實的人生怎麼辦呢?你喜歡健康還是生病?你喜歡健康。不是不二嗎?你怎麼喜歡健康?結婚跟離婚不是一樣?不是不二?你這樣講都對,但究竟是對什麼。你在現實的人生,你就是沒有智慧。我常講:考試一百分,生活就是零分。
聞後思惟:你可以在相對的現象中看到不二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