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三, 30 三月 2022 14:37

暢談六祖壇經(981)角度不同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你聽我講,縱使有一點點感觸,都不及我的感觸。日常生活當中,你到底是看到什麼,我怎麼知道?花開花謝,你就以為你看到花。花開花謝還是兩頭的現象,你有看到花的實相嗎?你看到嬰兒的出生,看到人的往生,只看到生跟死,你看到生命的實相嗎?你全部看到了嗎?你看到了那只手,看到那只腳了嗎?

  「人從橋上過」,這句話對還是不對?難道不可以說橋從人下過嗎?禪師這麼說,是要把你的概念打破,並非沒有是非。佛法不破世間法,真不礙俗,俗不礙真。人從橋上過,這是從人的角度在看的,人是一邊,橋是一邊。從人的角度來看橋,你可以看到實相嗎?你從你的角度來看別人,你能看到實相嗎?所謂看到實相,你從這邊看那邊是不對的,你從那邊看這邊亦是不對的。你要打破這兩邊。所以,從人的角度,說他從橋上過;從橋的角度,就不是如此了。

  橋流水不流,你覺得是水流橋不流比較正確,還是反之?我們常常講應該是水流橋不流,那是從橋的角度在看水。你有過一個經驗嗎?你坐渡輪,過一個大橋時,你感覺橋在流。世間人會問一個問題:是橋流對,還是水流對?這是爭執,是不對的。兩頭都不是真相,有什麼好爭執的?

  從這一首偈來講,就很清楚地點出一個概念:從空的角度看有,是有問題的,從有的角度看空也有問題;從人的角度看牛有問題,從牛的角度看人也是有問題的。香花是香的,是真理嗎?從人的角度,認為香花是香的;從畜生道的角度,認為牛糞是香的。你說誰對?故香跟臭,你應該打破。所謂打破,不是以後拜佛就拿牛糞,而是:拜佛還是要用香花,只是我不執著香花;看到牛糞,我也要閃過去,只是我不踩到牛糞。你聽我講,覺得很簡單,但是下課之後,隨便給你考試,你就倒了。有時候我講得越清楚,你越糊塗。就像你沒有聽我的課時,都知道拜佛要用香花,看到牛糞都會閃過。聽完,你就亂了。聽懂,就是佛說,聽不懂,就是魔說。

  我講佛法,要讓你儘量聽懂。以真相來講,世尊有沒有滅度?有沒有涅盤?以俗人的角度來看,即:世尊到底有沒有死亡?以最究竟的道理來講,世尊並沒有滅度。為什麼?當然你可以直接帶入公式,即:因為從性空的角度,諸法從本來,常自寂滅相,一切法畢竟空寂。這是從理論上來講的。但是,為什麼常言道「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」?這是代表天下真的沒有事嗎?還是不被這些事所影響?應該是後者。如果你翻成白話文,當別人反問你時,你會被他問倒。天下本無事,你幹嗎吃飯?幹嗎睡覺?幹嗎結婚生孩子?幹嗎結完婚又離婚?既然天下本無事,你為什麼還要做家事?你為什麼還在關心國事?我們要講圓滿,並非故意要講,而是實際上是如此。
洞山良介跟他的弟子開創了曹洞宗。他是經過一個水邊,看到水中的影子開悟的。開悟時,他說:「水中的影子是我,但是我不是水中的影子。」他也不是故意要去取圓滿而這麼講的。他的意思是:沒有這個我,就不會出現水中的影子。水中月,講快一點,水中月即是天邊月。如果你細細地說,水中月一定來自天邊月。但是,水中月不是天邊的月。我們繞了好半天,會亂掉。洞山良介看到水中的影子會開悟,你想瞭解他,就當直接走到水邊,看看你水邊的影子。或是你在家中看鏡子,跟水中的影子是一樣的。鏡中的我是我,但是鏡中的影像不是我。你不要停留於思考,你應該直接去感受。你不要停留在思考,而是要很直接碰觸,看你自己看到什麼、悟到什麼,看你有什麼感觸。

聞後思惟:你能跳出你原來的視角看到事物的實相嗎?

 

閱讀 459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