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五, 08 四月 2022 14:38

暢談六祖壇經(998)色即是空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你看到《心經》講的「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」的境界,你就說:「這是我所要的境界。」可是,你明明活在有生有滅的世界。所以,你一直想要不生不滅,真是累。這樣,你如何能開悟呢?《心經》早就講過: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」這一句話就說完了。《心經》並沒有將色空拆開。沒有色,空是不能成立的;沒有空,色是不能展現的。所以,簡單地講,因為有那個空,空就是法身、法性,因空顯出那個色,所以叫做妙有;色當下即空,所以叫做妙有不有。

  你明白這樣的概念,所有的概念以此類推。空性、法性、法身,有時候,這些名詞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解釋,但是,這裡所講的是同樣的意思。因那個空,來顯出那個色,這就叫做性空緣起;因為性空而緣起,所以我們稱它為妙有。但是,聽到妙有,你不要掉入陷阱。有,其實是不有,或叫做幻有。這個色,或我們統稱叫五蘊,這樣比較廣,或統稱現象,就是你所講的有生有滅,概念是一樣的。你一直認為它有,其實它是不有。

  接著,你可能會問:「我知道色了,但是這個空怎麼展現?」你怎麼知道有空的存在?就是要借這個色來悟這個空,所以叫悟空。你要悟空,你要像孫悟空,要在這個世間悟,就是在一切的現象中去悟。藉這個色來悟這個空,所以我們稱這個空為真空。但是,你不要抓住這個空不放,因為這個空事實上是不空的。所以你不可以說這是兩句話,我現在是講話給你聽,話有時間差,但事實上它是同時的,沒有先後順序,不可以說先緣起、後有性空,也不可以說先性空、後緣起,在佛學中,這就叫中道。

  佛學的中道不是折中的意思,而是平等。你所認知的概念都是不平等,所以你的心沒有辦法平靜,沒有辦法平常。中道就是平等,平等就是一如,就是一體。你不是要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嗎?它就叫實相,這才叫真相,真正明白體悟到,才叫悟道。悟道的人,他的內在衝突、矛盾、分別、對待、兩難全部消失,那就是解脫了。

  你的問題,你的心事,你的苦,你只要稍微觀察一下,一定是對應的。表面上,你在為人家解釋,可以解釋什麼叫空、什麼叫有。可是,你的認知中,常常硬生生把這兩個概念拆開。有就是空,空就是有,套一句《心經》的話,有即是色。而色,廣泛來講就是五蘊,五蘊沒有空不能成立,空沒有五蘊也不能夠悟到。修行在哪裡修?就是在面對一切境界的時候悟道,故曰「不惡六塵」。即:不排斥外面的世界,你就能夠悟道了。但是,如果你排斥外面的世界,想要追求一個清淨的地方,你是悟不了道的。

聞後思惟:如何見色而悟空呢?

 

閱讀 520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