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看人生,應該看整體的。這整體的人生中,表面上充滿了變化,但是你不斷認真看下去之後,你會看到不變的道理。舉個例子:你要看清楚你孩子的變化,你才是一個好的父母;你要看清楚你員工的變化,你才是一個好的主管;你要看清楚學生的變化,你才是一個好的老師;你要看到這個國家、這個世界的變化,你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。
你有孩子,你有看到他的變化嗎?還是忽然之間就長大了。看他們的變化,就是看他們的成長,看他們每個階段的成長不一樣,他們心裡的內在也完全不一樣,這是好的父母。比如,我們出家人,也要看佛教的變化。你知道佛教現在怎麼變嗎?變到最後,我們說民主是少數服從多數,就是迷的人如同牛毛,悟的人如同牛角,一隻牛才兩隻角。當我們專門講角,人家說這些人不是佛教;當我們去講那些毛,人家說對。我聽到的佛教就是這個樣子。你觀察它怎麼變化的,你要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。
你學佛法,一剛開始就要學不生不滅,你學太快了。你們一剛開始應該先學生滅、無常。為什麼?我已經講過了,你處在變化的人生,包括這個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都在變化,因此你應該觀察變化。你不要小看這個概念,這個概念,佛在《阿含經》一開始就談,他就是教你如何修行,要你正觀五蘊,五蘊即身心世界。觀這個身心世界是無常的、是苦的、是空的、是無我的,你就能遠離憂悲苦惱。但是,學佛的人對他的子女不觀,對他的另一半不觀,對他的父母不觀,對他的工作、事業不觀,對這個社會的變化不觀。有的事情是會一直變的,但問題是,什麼時候才能如你所願呢?學佛不是如你所願,而是應作如是觀。如你所願,叫做癡人說夢話。你們要如實的觀察,能做到的就是一個智者。
這個卦是伏羲畫的,是文王、周公寫的,再由孔子加以解釋。這只是描寫自然的現象,它也有正觀。觀變化和觀無常一樣嗎?你會觀嗎?以佛法來講,這個概念好像很簡單,但是能做到的很少。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在變化,你都觀察到什麼?有的人罵佛教跟社會脫節,不會修行的人是該被罵。是你一呼一吸比較重要,還是家庭和樂比較重要?你沒有觀察家人,你不瞭解家人的需求,不瞭解家人的痛處,不瞭解家人想要表白的那個區塊,不瞭解家人不想談的那個部分。如果你能如實、清楚地觀察你家所有的人,你就有辦法跟你家人好好談。我很少看到有學佛的人談這個區塊。
我講的不是人際關係(即家庭本來就要和樂),而是講你有觀察嗎?你不瞭解你的家人,你沒辦法跟他們和樂。孩子都是跟朋友最親。孩子有心事,會告訴父母還是朋友?孩子跟母親最親還是父親?絕大多數還是母親,那父親在幹嗎?學到最後,你會覺得,認真修行,你也不快樂,因為你其它的因緣出了問題。
有人會問:「師父,你不是說,世間就像一場夢嗎?我還是觀我的呼吸,其它不要管了。」既然世間是一場夢,你幹嗎用功觀呼吸?「世間都是假的,我好好修行。」你在夢中好好修行是真的嗎?你說世間是一場夢,但你沒有能力解決你身邊的問題。你百分之百認為世間是一場夢,你也不用修行,因為你當下就覺醒了。覺醒了之後,你就可以去散步、吹風、撿垃圾,人家在公園拉二胡,你也可以坐在旁邊聽。你清清楚楚這是夢幻的人生不就好了嗎?觀呼吸,不就是要讓你徹底不執著?何為徹底不執著?百分之百知道那是夢幻,而我又能清清楚楚地在夢中做佛事。
聞後思惟:你有仔細觀察這個世間的一切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