剎那無有生相,剎那無有滅相
「剎那無有生相,剎那無有滅相,」即是不生不滅。但是,我們總是認為有生有滅。生滅是對待,只要是對待的,你就當一併掃除。有人聽不懂,比如,毛巾這樣丟上去,明明有這個樣子,怎麼可以說它沒有呢?但是,我用圖表畫,你就比較容易懂。假設我這樣點點點點,你看起來是現象。但是,事實上,每一點當下就是空。假如我點一萬點,它們本身當下就是空,所以叫做不生不滅,叫做無生法忍。
其實,每個人都是大人,我不敢小看大人。從現象來看,世間是生滅的,人是生死的。如果你不明白生滅和生死更深的涵義,其實人生是會很無奈的。意思是,你飛黃騰達也必然一死,你潦倒一生也必然一死。如果你瞭解到人必然一死,那勤勞和懶惰最終不是一樣嗎?哪裡一樣?那個死一樣。這樣的概念,常常會阻礙到我們的內心。每個人都很害怕失去,但是害怕失去也沒有用,因為它終究會消失。你只看到它終究會消失,卻沒有看到你從未擁有過。何謂擁有?你知道什麼樣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?就是他不但心中沒有,而是這世界上所有一切都沒有,但卻都是在享用。
現在的人,人生的品質很差,活得很粗淺。我們是活在求「有」:我有多少。就像你在求不動產和動產,在求別人對你的看法,這樣太膚淺了。同理,你在修行,你也求「有」。比如,你在求你有多少學識,有多少實修,或是你悟到了什麼,其實還是在一個求「有」的階段。但是你沒辦法看到真相,真相是求不得的,因為沒有一個真實的東西可以讓你求。舉個例子,比如,你想求幸福嗎?幸福是一個真實的東西嗎?你這個概念是真實的嗎?即:它可以量化嗎?好像也沒辦法。幸福是什麼感覺?一切都很平安?你還沒悟到幸福。什麼是最幸福?你現在有看到我嗎?你知道我在回答你嗎?我有說還是沒有說?你說有不對,說沒有也不對,要符合中道。你們講的是名相,而我現在當下就幸福,沒有量化。量化是你家的事,你去創造一個幸福指數吧,去量化吧!你們不是要來聽我講道理,你們是要領悟。其實,這是重點。你只要領悟了,我今天說什麼都不重要。
我們一直看到生滅,並不明白生滅更深的道理。我們跟生滅好像在賽跑,我們希望能夠活得更久,活得更好,活得更平安。如果你不明白生滅更深的意思,你終將失望,因為它抵不過無常。佛對初學者說無常是苦,因為你抵不過無常。誰能夠逃脫無常呢?它是一種領悟。我們並不否認這個現象,但是從這個現象當中,你領悟到了什麼?我過去亦是如此,死亡好像讓我逃不開,即:我一定要進入這一扇門,但是我沒有領悟到如何去超越這一扇門。
聞後思惟:你還一直想要擁有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