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愚謂之死 外道執為斷
諸求二乘人 目以為無作
「凡」夫、「愚」癡的眾生「謂之死」,因為他們不懂得佛法,常常把涅盤當成死亡。有時候,我們也會在某個角度把涅盤解釋作死亡。但是大家不要誤會,不要斷章取義。比如,當我們談到釋迦牟尼佛死亡這件事的時候,如果以一般世俗的角度來講會很難聽,所以我們就講「世尊涅盤或圓寂」了。因為我們這樣講,大家就錯將涅盤當死亡了。
最糟糕的是「外道」,他們沒有正知正見。外道有一派認為人死了就沒有了,所以「執為斷」,這叫做斷見;但是另外還有一派,認為生命是不可能死亡的,生命永遠是一樣的。民間一般也是這種概念,認為人有靈魂,靈魂是不會變化的。他們所講的靈魂,其實就是意識,意識是會變的。總而言之,凡夫和外道對涅盤是不瞭解的。
「諸求二乘人」,指的是聲聞緣覺,他們「目以為無作」,即認為修行到這裡就是畢業了,他們以為他們已經涅盤了,並以為只要涅盤了就好,也不度眾生了。二乘人,我們也稱之為聖人,因為他們跟一般人不一樣。但是他們還有一個陷阱:他們只見空而不見有。所以,當他們證到了空,他們沒有體悟到空的妙有。這時候,他們就想直接涅盤,因為他們停留在:「我已經解脫了!」
二乘人認為,既然世間都是無常,都是不實在,那要做什麼呢?所以,有很多經典記載過:二乘人可以自己決定入滅;一個阿羅漢可以決定自己什麼時候走。入滅之後,他要去哪裡呢?這個問題,我們一般人是不知道的。這些二乘人入滅之後,誰去度化他們呢?這個問題,在《法華經》中只談到:當二乘人入滅之後,有的人會留在這個空間,有的人會去其它的空間。就像有的人還會在這個世界,有的人會去其它的世界。你們不要覺得很抽象,這其實就像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的人在哪裡一樣。
二乘人並沒有隨順因緣,而是用他們的定力不再與眾生接觸。他們無所作為,也就是:他們認為一切都是假的,他們沒有辦法生起妙有,也不想利益眾生了。這不是佛的本懷。比如,老師教一群學生,教完後,學生畢業了。但是,難道畢業之後,你就什麼都不做嗎?畢業之後,你要去奉獻。你修行,修到最後開悟了,開悟後就好了嗎?不是這樣的,你還要去歷練。
如果二乘人能夠再隨順因緣,他們會願意再與眾生接觸,但這需要有人度化。只有佛(即層次比他高的人)有能力度化他們。佛度化他們,讓他們的概念更高、更徹底一些,這就是回小向大,讓他們重新突破。這個部分你不需要探討,等你開悟之後再說。
聞後思惟:你願意不執著地去幫助他人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