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這一輩子不會開悟的幾個原因:第一,他不知道何為真理;第二,他不知道透過真理去印證真理,即不知道如何開悟;三,他不相信自己會開悟。比如,有人跟你說:「你讀一本經,一直讀,讀到有一天就會開悟。」你是相信還是半信半疑呢?他其實說服不了你。有人跟你講:「經典不用看,你這樣修就好了。」你也不相信。你覺得開悟很難,因為你第一步根本就沒有踩進來。我不是要讓你半信半疑,而是要請你產生一個概念:就是這個樣子,沒有錯,就是這麼簡單。你在三年之內就會開悟,我講的三年是最晚,你在三個月之內就會開悟。
苦,為什麼苦?因為你執著,因為你妄想。為什麼?你怕不怕蛇?非常怕?你這句話要不要重新思考?你是怕蛇,還是怕被蛇咬到?這是不太一樣的。我們常常以為怕蛇是標準、正確的答案。你愛不愛寵物?寵物就不會咬你。假設寵物也有毒,你就不怕它咬你嗎?如果你百分之百確認蛇不咬你,你以後就漸漸不怕了。如果寵物每次都把你的鼻子咬掉,你會不怕它嗎?我們在這個觀念當中,一定夾雜著妄想和執著。妄想即,它不是真實的,它不見得會發生。你恐懼的事情,絕大部分都不會發生。舉個例子,有人說:「我老了,我的孩子不孝該怎麼辦?」這不見得會發生。所以,你恐懼的事情,都是妄想加上執著,不見得會發生。而且,它也還沒有發生。
無常可以破你的痛苦。你們對無常,以前純粹只是一種知識上的理解,而不能知道它可以破你的痛苦。它是無常,所以也有可能會發生。它為什麼會破你的痛苦呢?現在不會發生,並不代表未來不會發生;但是,未來會發生,並不代表再未來還會發生。它有不確定性。它是破你的痛苦還是增加你的痛苦呢?誰在痛苦?自己?自己是常還是無常?自己是什麼?自己可以成立嗎?舉個例子,觀無常,誰在觀無常?你打坐的時候,有沒有觀察到沒有一個人在打坐?
如果我分析起來,你會覺得你對無常的理解太過膚淺了。既然無常可以破你的苦,你就會變成能觀和所觀,所觀即你觀察的對象。你觀察自己的身和心以及這個世界,你的物件就是身、心、世界。誰在觀?你們在修行一定都有這樣的概念,很強烈。能觀即你潛意識中誤認為有一個「我」的存在,這個「我」相當嚴重,一直到你睡覺,這個「我」還依舊存在。你在睡夢中,還是:我在做夢,我在滿足,我在害怕,我在逃跑。一直到你死亡,這個強烈還沒消失,所以你會繼續投胎。
能觀的究竟是誰?其實,都是一種錯覺,因為你能夠感覺。心可以創造精神和物質,都是你創造的。十二因緣中,無明緣行、行緣識、識緣名色,無明即你的心,因為你一念無明,產生你的意識形態。接著,這個意識形態創造了名和色。色就是物質,就是身體現象;名就是精神,就是心理現象。
識創造了物質和精神。禪宗講心,以唯識的角度,講的就是阿賴耶識。那個讓你產生一種物質和精神的狀態,讓你產生一個能觀和所觀,只是一種心識的錯覺。五蘊觀察五蘊。能觀的現象是常還是無常?是無常;被觀的對象是常還是無常?無常;觀察是常還是無常?無常。能觀無常,所觀也無常,故能觀和所觀都應該止息,能、所才能雙亡。並非能觀的不執著了,感覺只有一個清凈的「我」的存在,這是不對的。好像有一個清凈的生命體存在,這個概念還是「我」。你的「我」存在,你就不得解脫。
聞後思惟:你對無常的理解有多深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