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三, 04 五月 2022 14:45

暢談六祖壇經(1032)心無取捨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唯有過量人 通達無取捨

「唯有過量人,」即過來人,他不是一般人,也超越了二乘人。他是心「量」廣大的人、大根器的人,所以他才能於一切法「通達無取捨」。在《壇經》中,常常出現「不取不舍」,六祖大師用這四個既簡單又好用的字教你修行。無常即符合不取不舍。哪裡一定要講得很深,你才情願?無常跟隨緣是一樣的。

  不取不舍這四個字如何修?第一,你要清楚那個境界。第二,你要清楚你現在的:比如,你處在逆境,知道你處在逆境,但是心不被影響;你處在順境,知道處在順境,但是你的心不被影響;你知道這個人是善,你的心不被影響;你知道這個惡,心不被影響。你們不可以口說平等,卻對現象不清不楚,這樣是愚癡。

  平等即:「我的心不被影響,但是我對現象、是非、善惡瞭若指掌。」也就是:「善能分別諸法相,於第一義而不動。」這是個很重要的觀念。很多人學佛,學到最後說:「緣起性空,都是假的,都是夢。」這句話你真懂才能講,如果是口頭禪,講久了會變愚癡,即你對境界不清楚。前面講到寂照,照就是清清楚楚,所以我才說:「哪有說修行人做什麼事情很笨的?」清楚就不會笨。比如,你做事業,怎麼樣做才會成功?無論是出世間法還是世間法,任何法都要清楚。其次,所謂的世間法、出世間法皆是假名,是為了鼓勵你們來學佛法,才做一個區格,說世間法有怎麼樣的障礙,是如何的不究竟,而等你學到最後,才跟你講:「一切法都是佛法。」

  很多話是對的,但你不見得講得出來。就像我講過,平等要建立在不平等才是平等。不平等就是:「你清楚現象,所以才知道要怎麼樣去應對。」這不是理論,是你要去實踐的。比如,你現在一個人,你要清楚你的內心,而不要說:「我心很亂,但說不出來。」你要詳細說明:「師父,我現在的內心很孤獨,很空虛、無助,我覺得很沒有安全感,覺得毫無依靠,我覺得我的內心沒有方向、沒有目標。」你可以一直觀察下去,但是你觀察時不要被孤獨打敗,不要被恐懼恐嚇。說起來不簡單,內心充滿恐懼,知道恐懼是自心所生的,但又不被恐懼所恐嚇。

  只要你能觀察得到的現象就叫做境。比如,你坐在我面前,我能觀察你,你就叫境;我觀察這張桌子,這張桌子就叫境;我能觀察我的身體,身體也叫境;我還能觀察我的念頭,我的念頭還是叫境,統稱都叫境。當你的念頭起來,你知道它是什麼念,但不被你起的念頭所影響,這就叫修行。聽起來很清楚,回去做做看。知道它,而「無取捨」,對好的感覺不要抓著不放,對生起的妄念或概念不要討厭它逃避它。「無取捨」就是接受,徹底接受;就是如實,如實面對它。

  一個人能夠徹底接受所有的境界,那個人才能夠明白什麼叫隨緣生活。隨緣生活不是刻意的,境界怎麼樣來,他就怎麼樣來,能夠接受,所以叫隨緣,這叫心法,就是《壇經》的心法。

聞後思惟:如何心才平等?

閱讀 651 次數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